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玉龙
秋高气爽,桂花飘香。走进管城区,探访“工业上楼”小微企业园建设进展情况。在航海路,建中人力产业园建筑工地,长臂舒展,热火朝天,原本闲置的土地基本完成硬化,近200名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施工。
如今,管城区已经投入运营小微企业园11个,规上工业增值增速达32%。
这里,已成为人才引进“新港湾”
近年来,管城区抢抓郑州市城市更新和小微园政策机遇,借鉴“工业上楼”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规划布局小微企业园,打造中小企业特色集群,推动辖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货站街,原郑州货运东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周边仓储企业逐步迁出,衍生出大批闲置用地、低效用地。为盘活腾退落后产能,管城区规划布局小微企业园,打造中小企业特色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园区9个,医疗相关行业园区9个,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园区5个,文化创意园区6个,直播电商、电子商务园区6个,人力资源、高端服务业园区3个,新能源汽车、汽车市场服务园区3个。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科技型企业50余家。
所带来的直观成效,显而易见。今年上半年,管城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3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达36%,技改投资增长91%,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1亿元。
据介绍,建中人力产业园总建筑面积76164.69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该项目谋划,围绕 “广聚天下英才,助力中原出彩”主题,打造涵盖猎头、测评、咨询、招聘、培训、外包、软件、法律、财税等一体化服务,具备国家级标准的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通过引入头部专业化人力资源机构、培育骨干企业,建设成为“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华中、服务全国”的新质生产力高地,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招才引智,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项目投入运营后,预计2年内可实现年营收30亿元、年亩均税收300万元、引入企业50家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
这里,已成为企业发展“金摇篮”
在城发·金岱智慧产业园内,一栋栋精致的办公楼拔地而起,其间点缀着优美的绿化和铺设着干净整洁的道路,每栋单独的办公楼就是一家企业,休闲娱乐的小花园,优美静谧的办公环境,十分惬意。
城发·金岱智慧产业园,位于管城区东南部,总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是郑州市四环内唯一可连片开发的产业集聚区。2022年4月伊始,实施规划建设,先后创造“拿地即开工”“百日取四证”“17个月交付”“20个月正式运营”的建设佳绩,刷新国资企业办证、建设、交付周期新纪录,树立区域项目新标杆。如今,全园建成投产,入驻企业约180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
城发·金岱智慧产业园项目总经理王旭东介绍说,园区多方联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累计服务入园企业工商设立登记业务20家,科技型企业备案5家,变更登记业务16家,协助处理企业反馈的问题30余次,为企业运营和业务对接创造活力。
这里,将成为郑州智能建筑“新地标”
在文治路,智能建筑产业园项目工地,同样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现场一期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已完成,1号楼主体正在施工,2号楼基础施工也在加紧进行。
那么,这个智能建筑产业园,到底是干啥的?
智能建筑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32万平方米,总投资不低于10亿元,主导产业方向为总部经济、智能建筑和科技研发和技术设计。建筑业企业数量50%,主导产业及关联产业集聚度大于50%。还规划建设总部中心大楼、智能化建筑科技研发中心及创新型工业配套设施等载体。将引进或培育头部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科技型企业25家,年产值30亿元、年利税2亿元,带动就业人数约3000人。
这是一片生机勃发的创新创业基地,是青年人书写辉煌的沃土。这里,将成为郑州智能建筑“新地标”,智能建筑产业或将从这里重新“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