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在鹌鹑蛋大的心脏上做手术 40分钟,“巴掌宝宝”获新生

本报讯(记者 邢进 通讯员 刘艳红)10月24日,记者从郑州人民医院获悉,该院通过多学科协作,为一名胎龄仅27周+5天,体重仅1千克的超早产儿实施了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成功将宝宝从死亡边缘挽救回来。目前,宝宝的体重稳步增长,吃奶量充足,已经痊愈出院。

该超早产宝宝是在郑州人民医院出生的,出生后通过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了3次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迅速送往医院新生儿科进行后续治疗。

出生后的第一天,心脏彩超提示小宝动脉导管有2毫米未闭,已经达到了干预指征。医生随即让小宝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希望通过保守治疗,让动脉导管自动关闭,但未能成功。

出生后第35天,小宝的呼吸困难症状再次加重,出现了心率增快、肝脏肿大等心力衰竭表现。新生儿科请专家会诊后,建议尽快实施动脉导管结扎手术。

鉴于小宝的胎龄小且体重依然维持在1千克,耐受力极差。为了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医院快速组织了院内多学科专家进行充分术前讨论。针对手术的关键点、风险点等进行全方位部署,最终确定了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

由于小宝只有“巴掌大”,新生儿科决定使用转运暖箱将他送至手术室。术前,新生儿科护理团队为小宝进行动脉留置针穿刺以便监测动态血压。麻醉科主任李红军及手术室团队为小宝进行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确保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

做好了充足准备后,小宝的手术正式开始。作为超早产低体重儿,他的心脏也仅有鹌鹑蛋大小,胸腔不到一个成人的拳头大。术中只能利用放大镜,在手不直接接触胸腔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会诊心脏大血管外科名誉主任杨再珍和副主任王孝东头戴放大镜,聚精会神地从患儿左胸第四肋间切口进入。由于小宝血管弹性低、肺水肿、右心增大,手术难度不言而喻。术中需要压缩一侧的肺部,以分离结扎动脉导管,容易引起肺功能受损,手术风险极高。术中,小宝的肺受压氧饱和无法维持,新生儿科主任刘艳红、护士长王文静持续用呼吸球囊膨肺,保证患儿氧气供应,直到手术完成。在医院多位专家的努力下,经过40分钟紧张的手术,患儿的动脉导管成功“结扎”。

术后一个月,小宝的体重增长到4斤多,吃奶量也能够满足生长发育,终于在近期痊愈出院。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