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让破损古籍重获“新生”

本报记者(右)跟着古籍修复师学习古籍装帧 本报记者 周甬 摄

(上接一版)两盏台灯、一沓补纸、一碗糨糊、一个喷水壶、一筐修补工具……这就是陈迎工作台上的所有。伏案工作,一坐便是一整天,眼睛和颈椎、腰椎都要经受很大考验。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从业15年的她坚守如初?是热爱,是对文明瑰宝的澄澈赤子之心。陈迎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

联想自己从事的新闻行业,亦不过如此。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传统报人仍秉持着对文字的坚守,对真实的追求,不盲目追求速度,只求还原真相。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在踏入新闻行业之前,这曾是万千学子在校园接受的谆谆教诲。在范长江、邹韬奋等传统报人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新闻学子走出校园,拿起笔杆,书写着新时代的新闻理想。

回想自己的工作历程,亦不过如此。怀揣着赤诚的追求,选择了新闻行业。热忱,是我们最初选择这条道路的理由。

从业这些年,我们采访过卖花救母的癌症女孩,见证过寻子20年终团圆的感人景象,记录过发生在这个城市的暖心故事……一次次的经历变成了铅字印刷的新闻稿件,呈现在报纸上。能与社会现实同呼吸、共命运,是记者职业的责任,也是丰厚回报。

与到达现场同等重要的,还有稿件采写。如何把生动鲜活的新闻现场淋漓尽致地传达给读者,是每一个新闻人的课题。采写是一个需要极度专注的过程,梳理信息、整合脉络、斟酌字句……最终把成稿呈现在报纸上,背后需要每个编辑、记者的努力。

工作久了,难免会心生倦意。但从工作了15年的古籍修复师陈迎身上,我看到的是持之以恒坚守的力量。日复一日的严谨工作,认真专注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她也调侃称:“现在看到纸张没整理好就想弄一下,有点强迫症。”

做新闻也是这样。新闻之路上,我们需要学习探索的还有很多。新闻行业拥有着无尽的瑰宝,等待着有心人去挖掘、去探索,以崇高的敬意和满腔的热忱去开拓。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愿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最真实的信息和最鲜活的现场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用我们的笔和镜头,记录下这个时代的每一个瞬间,为历史留下我们独特的印记。

2024-11-14,9767| 2024-11-13,9759| 2024-11-12,9751| 2024-11-11,9743| 2024-11-10,9739| 2024-11-09,9735| 2024-11-08,9728| 2024-11-07,9716| 2024-11-06,9708| 2024-11-05,9700| 2024-11-04,9692| 2024-11-03,9688| 2024-11-02,9684| 2024-11-01,9676| 2024-10-31,9665| 2024-10-30,9657| 2024-10-29,9649| 2024-10-28,9642| 2024-10-27,9638| 2024-10-26,9634| 2024-10-25,9626| 2024-10-24,9614| 2024-10-23,9606| 2024-10-22,9598| 2024-10-21,9590| 2024-10-20,9586| 2024-10-19,9582| 2024-10-18,9574| 2024-10-17,9562| 2024-10-16,95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