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深夜给地铁轨道做“体检”

本报记者 张倩

你见过深夜凌晨的地铁隧道吗?你知道地铁轨道也需要“体检”吗?

11月1日零点,夜色渐浓,我前往郑州地铁1号线西终点站河南工业大学站,去体验地铁轨道检修工的工作。途中,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越来越稀少,一切都被宁静和平静包围,害怕“走夜路”的我突然有些紧张。快到地铁口,看到郑州地铁轨道探伤检修工牛玉清已在此等候,我安下心来。

“1号线最后一班车到站时间是0点20分左右,我们收到指令后,下隧道作业时间可能要在凌晨1点以后。”牛玉清告诉我他们的作业时间,比我预料的还要晚一点。

在与牛玉清聊天中,得知他在地铁轨道探伤岗位已经工作了8年多,也早已习惯这样日夜颠倒的作息方式。检修工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乘客“看不到的地方”,等地铁运营结束后、城市归于寂静时,幽幽隧道便成为他们的“战场”,轨道探伤仪器是他们的“武器”,他们用仪器对轨道进行“体检”,及时找出伤损部位,保障轨道的运行状态良好。

0点30分,我们走进了地铁站内。结束了一天的运营,喧嚣的车站重归平静。对于牛玉清来说,却是一天中“最繁忙、最热闹”的时刻。短暂的班前会,对夜晚进行的钢轨探伤工作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布置安全预想措施。会后,探伤检修工们就开始等待作业指令。

1点18分,收到施工指令后,我跟着检修工队伍走下隧道进入轨行区。已是深秋,天气渐凉,但在隧道里,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湿热的气味。

“无论冬夏,这里都很闷热,一趟作业下来,我们的工作服全会被汗水浸湿。”牛玉清说。

当晚,牛玉清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是地铁1号线的轨道探伤和焊缝探伤工作。通俗来讲,就是利用探伤仪器完成钢轨、道岔探伤检查,焊缝探伤则是针对两根钢轨的焊接点进行检测,虽然设备不同,但原理都和人体“B超”类似。

操作过程中,我了解到钢轨探伤仪也需要加水,和B超用“耦合剂”一样,其作用是排出检测面和探头之间的空气,能让仪器更加贴合钢轨,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 (下转三版)

2024-11-14,9767| 2024-11-13,9759| 2024-11-12,9751| 2024-11-11,9743| 2024-11-10,9739| 2024-11-09,9735| 2024-11-08,9728| 2024-11-07,9716| 2024-11-06,9708| 2024-11-05,9700| 2024-11-04,9692| 2024-11-03,9688| 2024-11-02,9684| 2024-11-01,9676| 2024-10-31,9665| 2024-10-30,9657| 2024-10-29,9649| 2024-10-28,9642| 2024-10-27,9638| 2024-10-26,9634| 2024-10-25,9626| 2024-10-24,9614| 2024-10-23,9606| 2024-10-22,9598| 2024-10-21,9590| 2024-10-20,9586| 2024-10-19,9582| 2024-10-18,9574| 2024-10-17,9562| 2024-10-16,95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