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水区外国语小学快乐啦啦操 |
![]() |
南阳路第二小学足球大课间 |
![]() |
普惠路小学阳光大课间 |
![]() |
兴华小学篮球大课间 |
本报记者 周 娟
孩子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11月1日~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落实“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暨“新兴体育项目进校园”现场观摩交流会在郑州召开。活动旨在积极探索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机制,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创新学校体育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工作实效。
在我市,为全方位加强学生日常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众多学校也在不断探究,开展多样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本期,我们走进几所学校,看他们如何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巧妙设计大课间活动,有效保障学生的户外运动时间,引导学生快乐动起来。
南阳路第二小学:“足”下生辉启未来
进场热身、技术练习、体能提升、放松活动……在金水区南阳路第二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让学生体验到了足球运动的魅力,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大课间作为学校体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不仅满足学生校内体育活动一小时的要求,也是课堂技能学习的有效延伸。”南阳路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金辉介绍,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河南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南阳路第二小学以足球运动为抓手,在制定足球特色大课间活动内容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全员参与、分阶段推进的方法设计足球技术动作,同时,拓展了学、练、赛多重设计,实现足球特色运动常态化布局。
“学校始终坚持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以足球活动和最美大课间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金辉表示,学校以足球项目为载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设计课间活动内容,针对学校活动场地小的现状,以三个维度的体育核心素养为评价指标,实施分项等级评价,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落实“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要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为确保大课间高效、有序进行,学校采用分阶段、多策略的组织方式,即多场地分流与多区域联动。体育教研组制定详细的场地分配和路线图,确保每位正副班主任对各自班级所对应的场地和路线有清晰认识,高效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练习方法,达到运动效果。
目前,学校将大课间活动课程化、常态化,依靠坚持课程化实施、坚持制度化推动、坚持品牌化建设,充分利用场地、合理编排内容。按照运动人体科学规律和学生发展的各年龄段特征进行设计,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进一步树立学校品牌特色、实现“一校一品”。
金辉说,下一步,学校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优化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学校还将因地制宜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拓宽体育活动空间,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金水区外国语小学:小课间有大智慧
随着大课间活动音乐响起,金水区外国语小学师生纷纷走出教室,集体热身跑操后进行啦啦操、体能操、放松操等环节。
立足时代需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金水区外国语小学聚焦科学有效、兴趣需求、文化内涵、全员常态等原则,以“教会、勤练、常赛”为行动指南,确保学生每天不低于30分钟的户外运动时间,充分缓解视力疲劳、增强学生体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学校不仅注重科学有效、兴趣需求和全员常态,还突出了大课间的育人功能,针对各水平段学生的身心差异,结合啦啦操内容,开发了3套适合各水平段的技术动作组合。
“学生们的精气神、耐力和身体灵敏性等得到了明显提升,充分的课间活动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更加活跃、更加自信。”金水区外国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邵玉慧告诉记者,在大课间的基础上,学校还打造了“特色体育课”,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和大课间的紧密联系。
“在小课间,学校也为学生打造多样化活动空间,鼓励学生课间10分钟积极到操场的不同空间参与体育运动。”邵玉慧介绍,学校在操场公共区域设置了体育器材共享专区,配备了篮球、足球等各种体育器材,并放置了适应不同年级学生身高的篮球架。从设备安全、人身安全以及教师、学生安全教育等方面主动作为,在保障校园安全的基础上,全面开放足球场、攀岩墙、高尔夫球场、网球场、室内篮球馆等活动场地,让学生参与各项体育运动,感受运动快乐、激发潜能、强健体魄。
跳起来、跑起来、动起来,悦享动感活动10分钟,促进学生健康生长……一系列充满活力、趣味十足的大小课间活动有序开展,学生个个朝气蓬勃,青春洋溢,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孩子们在课间开心“撒欢儿”动起来。
普惠路小学:满满活力每一天
伸展、扭转、跳跃……大课间时间,郑东新区普惠路小学的《七彩阳光》热身操也火热开启了,这些动作有效活动了学生的关节,提高了身体的柔韧性,为后续运动做好充分准备。
普惠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丁倩告诉记者,依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量本校学生的年龄、体质特征以及场地设施条件,学校精心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规划,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运动兴趣、促进团队协作为目标,致力于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课间内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
在该校,每天30分钟的课间活动,依据活动内容与节奏的不同,依次分为出操、热身操《七彩阳光》、年级特色操、放松操、回班五个部分。同时,音乐以《流浪地球》故事为背景专门打造,富有特色的音乐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一年级的篮球操,通过拍球、运球、左右手传球等动作,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对球类运动的感知能力;二年级的跳皮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身体平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添运动的趣味性;三年级的跳小绳,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手脚配合能力,增强心肺功能,且跳绳的单人或多人形式可灵活调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四年级的体能操,结合多种体能训练动作,如开合跳、深蹲、高抬腿等,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五年级的花样跳大绳,需要多人配合,花样跳绳的复杂动作挑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动技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运动潜能;六年级的篮球技能训练,提高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包括运球过人、投篮技巧等训练内容,使他们在运动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丁倩说,每个年级都依据年龄特点设计了独具特色的活动。学校还会定期进行年级轮换项目,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多种运动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充分的运动后,学校还专门打造了一套放松操,着重于拉伸肌肉,在音乐的配合下,学生慢慢调整呼吸、平静身心,使身体从激烈的运动状态平稳过渡到安静状态。
在该校,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中最精彩、最健康的一部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兴华小学:篮球跃动悦童心
大课间时间,全校学生人手一个篮球,伴随着动感音乐,在欢快的节奏中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双手运双球、抛球飞旋……在二七区兴华小学的绿茵校园里,篮球在大课间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参加完一次大课间活动,学生的平均心率能达到150次/分钟。”兴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贾勇告诉记者,多年来,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秉持“强体育精神 育时代新人”的宏伟愿景,深入挖掘体育育人价值,不断创新、优化大课间活动形式,潜心打造大课间活动,成为全区中小学体育活动的示范性典范。
学校在普及篮球课程的基础上创新大课间活动,创编“兴华小学华之梦篮球操”。篮球操大课间由篮球自编操、篮球柔韧操、跑操、韵律操、花式篮球展示及运球、投篮等形式多样的篮球锻炼组成,凭借科学的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升级以及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该校,学子自豪地说:“我们人人都是‘篮球达人’。”
“如果大课间操内容一成不变,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枯燥感、疲倦感。”贾勇说,为了创新点亮大课间操活动,学校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发动音乐、舞蹈、体育教师一起合作编排,进行灵感碰撞。学校在大课间活动中融入了花样交叉跳绳、跑操等多元体育项目,并相继创作了武术操、韵律操及放松操等,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发展体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勇敢拼搏等体育精神。
学校深知,单一活动难以撑起全面发展的天空。因此,在稳固大课间运动这一基石的同时,精心构建了“兴华小学篮球体育文化系列活动”这一全新体系,旨在以篮球为核心,辐射多元体育精神,全面引领学生的身心成长。篮球普及课程、篮球社团课、“校长杯”班级篮球联赛……多元的课程和活动深化了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与实践,将团队合作、拼搏进取等体育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
贾勇表示,通过这一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希望能够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用不拘一格的体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主动性,共同推动校园篮球文化及体育精神的繁荣发展。
汝河路小学教育集团:花样课间欢乐多
伴随着《你笑起来真好看》的动感旋律,孩子们开心地在操场上舞动起来。这是二七区汝河路小学教育集团体育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和运动需求专门创编的一套体操。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锻炼身体、释放学习压力、开展社交活动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汝河路小学教育集团坚持以“传承体育文化 培养健康体魄”为体育运动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多走出教室,走进阳光,加强体育锻炼,丰富课余生活。
“大课间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效果。”汝河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冯华告诉记者,学校制定了五大目标,不断改进和提升课间活动的质量,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有项目。通过开展富有特色、创意的运动操、趣味的手势操、充满热情的跑操、益处极多的体育运动及智力类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放松身体和大脑的同时,提高运动能力和体能,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课间活动根据天气、温度、空气质量情况,分为室外、室内活动。”冯华介绍,室外大课间活动以自编运动操、活力跑操为主,同时,小课间组织学生进行个体、团体活动,如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跳绳、跑步等体育运动,还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玩的游戏互动项目等。室内课间活动在每日眼保健操后,各班根据学生兴趣,组织形式丰富的手势操、唱歌、阅读、绘画等动静结合的小活动。
今年上半年,学校还开展了趣味游戏节,各年级创设了不同游戏专区,让学生体验了“花式跳皮筋”、“单手绝活传纸”、“穿越火线(绕手转圈)”、扔沙包、拍手操、“老鹰捉小鸡”等丰富多样的游戏项目,评选出最受欢迎的课间游戏,各个游戏一经推广和应用,吸引了众多学生积极参与,极大丰富了学生课间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充分运动。
冯华说:“学校作为课间体育活动的主导者,今后还会持续丰富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优化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运动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