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学史明理聚人心 繁荣发展促和谐

本报讯(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娄璞)近日,北下街街道组织离退休干部和少数民族代表开展“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专题座谈会,畅谈新变化,讴歌新时代,民族团结亲如一家。近年来管城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民族工作新路子,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持续蝉联全国、省、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管城区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通过抓基础、创载体、谋发展、促团结,有效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2000年以来,全区未发生一起重大的民族矛盾和纠纷,使“三个离不开”和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思想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持续多年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周”“周末大课堂”“社区文化广场”以及“管城大讲坛”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开展“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系列活动,积极挖掘符合管城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先后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以商城路为中心,以6个少数民族超千人办事处、4坊7座清真寺、3个回族学校为示范点,连点成线,培育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作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宣传阵地和联谊平台,并以之为龙头,带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全面提升。

管城区创造性地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百城提质工程、“路长制”市容市貌大提升相结合,创新开展“整街坊靓化”工程,对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老旧片区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一步一景,出家门就能旅游的一条清真寺街等精品街区。区财政设立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少数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和回族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民族事业;2004年,开工建设民族医院、民族幸福院等。区财政一次性拿出资金50万元为民族宗教界人士办养老保险。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为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打通“堵点”、补上“断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