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PDF版阅读

乐见“文博热”走下沉路线

“低调”的县级博物馆正在“出圈”。近日,“我国县级博物馆卧虎藏龙”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刷新了公众对于基层博物馆、小众博物馆的认知。

随着我国文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越来越多基层博物馆开始崭露头角。今年国庆假期,就有不少游客错峰奔赴县区级博物馆、小众博物馆,制作精致的中药香囊、体验一把非遗漆扇工艺、感受传统印染流程……沉浸式游览一座座馆藏文物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的小城,充分领略地方文化魅力。和县城的慢生活、烟火气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奔县游”“深度游”的新路径。

虽在小地方,内有大乾坤。基层博物馆虽然级别不高,但亦有不少场馆藏品资源丰富,门类多元齐全,地域特色鲜明。以广东为例,目前全省备案博物馆385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57家,就包括了区县级博物馆111家,占了总量近三分之一。在梅州大埔县博物馆,可以一览商周时期褐釉觚形壶风采;在佛山南海区博物馆,可以近距离观看康有为书法与信札手稿;在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可以一键查看瑶族服饰细节……不难发现,“小馆”如能充分做好藏品的管理、陈列,充分挖掘其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服务公众、传承文化同样大有可为。

抛开级别来看,还有一些“小而美”的专题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别具一格,近年来正呈多点开花之势。它们或以特色化展览、多样性活动持续“圈粉”,或坚持深耕学术,在保管、修复、研究等方面尽心竭力诠释文物价值,或借助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展览、VR展览让文物“活”起来,吸引社会大众的目光,提升博物馆在基层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存在感。比如,在潮州,“博物馆之城”系列展馆至今已增至88家,遍布大街小巷的文化馆、艺术馆、名人馆,已经成为当地生活的一部分。

在为这些“藏不住”的博物馆点赞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制约其他基层博物馆发展的瓶颈与痛点。馆舍条件限制、藏品影响力不足、管理体制落后、资金和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让一些基层博物馆捉襟见肘甚至步履维艰。对此,应综合施策,持续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让基层博物馆与时俱进,“小馆”“大馆”错位发展、美美与共,方能有效扩大覆盖面和服务群体,提升服务能力和效能。此外,一些地方探索“小馆”“大馆”携手共建,将国宝文物送到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文博精品大展,也值得肯定。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当许多人担心“头部文博场馆一票难求”的同时,不妨换个思路,引导“文博热”也走下沉路线,让更多宝藏博物馆被发现,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县镇村发展带来流量、注入活力。 陆 夷

2024-11-15,9779| 2024-11-14,9767| 2024-11-13,9759| 2024-11-12,9751| 2024-11-11,9743| 2024-11-10,9739| 2024-11-09,9735| 2024-11-08,9728| 2024-11-07,9716| 2024-11-06,9708| 2024-11-05,9700| 2024-11-04,9692| 2024-11-03,9688| 2024-11-02,9684| 2024-11-01,9676| 2024-10-31,9665| 2024-10-30,9657| 2024-10-29,9649| 2024-10-28,9642| 2024-10-27,9638| 2024-10-26,9634| 2024-10-25,9626| 2024-10-24,9614| 2024-10-23,9606| 2024-10-22,9598| 2024-10-21,9590| 2024-10-20,9586| 2024-10-19,9582| 2024-10-18,9574| 2024-10-17,956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