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PDF版阅读

柿子美味莫贪吃 小心胃里长“石头” 专家提醒:吃柿子应适可而止

本报讯(记者 王红)秋冬时节,甜甜的柿子正当季,可就是这美味的水果,食用不当却会导致胃里长“石头”。昨日,河南省儿童医院急诊专家宋春兰提醒市民:柿子虽好吃,食用却要适可而止。

“医生,孩子肚子疼得厉害,还呕吐了2次!”昨日凌晨1点,布布妈抱着孩子冲进河南省儿童医院南院区急诊科。经过病史询问,妈妈才想起来,最近柿子丰收,当日下午和晚间,孩子空腹吃了很多柿子,晚上开始感觉腹痛越来越严重。

“空腹大量吃柿子,胃或肠道可能会形成柿石!”值班医生立即安排孩子在急诊室观察,其间禁食禁水,给予促消化的药物,经过一晚对症治疗,孩子病症消失,又恢复了往日活力。

柿子咋会在胃里变“石头”?据河南省儿童医院南院区急诊科、急诊综合病房学科主任宋春兰介绍,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尤其是未成熟的柿子。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会与胃内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难以溶解的鞣酸蛋白。当鞣酸蛋白再与柿子中的果胶、树胶等物质结合时,就会逐渐形成柿石。

柿石是胃结石中最常见的一种,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是在大量吃柿子后半小时即可出现症状,如上腹有沉坠感、胀满、恶心呕吐等。病程超过6个月的为慢性,其症状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相似。部分柿石虽然从胃幽门口排出,但很难通过小肠,尤其是直径较小的回肠末端、回盲瓣,相应会引起肠梗阻,出现剧烈腹痛、腹胀、便秘,严重的肠梗阻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肠坏死、肠破裂等。

不过,一家人都吃了柿子,为啥只有孩子腹痛?宋春兰表示,是否产生柿石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差异和食用量影响。通常来说,一次性食用过多柿子,会有引发柿石的风险,而且有些人还喜欢空腹吃,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为鞣酸蛋白的形成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专家提醒,由于儿童消化功能较弱,胃排空时间较长,增加了柿石形成的风险,部分小柿石还可能进入肠道。因此,如果孩子出现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保守治疗包括口服碳酸氢钠、抑酸剂,或者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取胃镜下取石。肠道内的柿石造成肠梗阻治疗不佳时,可行微创腹腔镜下切开肠管进行取石。

生活中,究竟该如何正确食用柿子?专家建议:除了不要大量、空腹食用柿子外,还要注意不要在吃了大量蛋白质食物后再吃过多柿子。并且,日常应注意不要吃未成熟的柿子、吃柿子尽量不吃皮,因为未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更高,而柿子中的鞣酸大多集中在皮上。此外,专家提醒,除了柿子,山楂、黑枣等也都富含鞣酸,大量进食同样会导致柿石的发生。

2025-11-24,12425| 2025-11-23,12421| 2025-11-22,12419|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