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工业上楼”让产业向“上”发展

“工业上楼”向“天空”要增量

本报记者 王思俊 李莉 通讯员 张玉龙 文/图

初冬时节,金岱生物医药产业园里长臂当空、机械转动,呈现抢抓先机、快马加鞭的喜人景象。

这个诞生在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正一步步走上“工业上楼”的新台阶。从“平面园区”转向“立体增长”,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和资源支撑,为新一轮发展积蓄更多更强的爆发力。

向“天空”要“增量价值”

何为“工业上楼”?即把在单层工厂中进行生产,转为在高层大厦中进行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工业楼宇模式,提高工业空间利用效率,有效盘活资源利用率。近年来,管城区积极探索“工业上楼”模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这里,工业园、机械园、医药园、智慧园……新质生产力魅力无限。

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是金岱产业集聚区,2004年成立,也是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2020年被确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8.07平方公里,核心发展区域金岱科创城5.3平方公里,列入全市32个核心板块之一。

“10年前,我们企业还在二里岗和货站街,由于老旧厂房、落后生产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亟待转型升值。”中储郑州陆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储运(郑州)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韩枫介绍说,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冲着“创新之力”!园区里,产业资源集约利用,让“沉睡”资产变增值的“活水”。

“平面园区”转向“立体增长”

随着城市发展,用地需求扩大和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推动“工业上楼”至关重要。管城区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建设审批科科长景柯介绍说。

管城区向“新”而行,向“强”发力,盘活提升资源,实施“工业上楼”,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地块开发新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存量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

2023年,新谋划郑州半导体产业园、金岱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21个,总投资134亿元,推动新华231产业园、智能建筑产业园等5个园区开工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约5亿元。通过对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楼宇进行再开发,谋划推进37个小微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立”起来的开发区,集聚发展新动能,再造发展新优势,新兴产业链初具规模。

“工业上楼”催生新质生产力

园区上新,上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开放,点燃创新火炬。

金岱智慧产业园,对标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聚焦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主导产业,可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该园区工程项目部经理叶刘杰介绍,金岱智慧产业园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一期2023年9月交付使用,精准打造集多功能办公空间、共享直播间、共享会议室为一体的综合科技企业孵化器。

(下转二版)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2025-03-21,10636| 2025-03-20,10624| 2025-03-19,10616| 2025-03-18,10608| 2025-03-17,10600| 2025-03-16,10596| 2025-03-15,10592| 2025-03-14,10584| 2025-03-13,10572| 2025-03-12,10564| 2025-03-11,10556| 2025-03-10,10548| 2025-03-09,10544| 2025-03-08,10536| 2025-03-07,10528| 2025-03-06,1051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