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黄河文化月 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 PDF版阅读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体量大、影响力大、发展空间大,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网络文学呈满天繁星、百舸争流之势,我们不妨抓住五条成长线来讨论。

一是消费市场倒逼类型化创作破圈、出圈。过去屡试不爽的“打怪升级换地图”“扮猪吃虎玛丽苏”式的类型化写法已经失灵。这几年为读者喜爱的作品,无不是打破老套路、创造新文本的破圈之作。运用新手法,让作品别出新意,是我们现在不得不追求的一个创作路数。

二是网络文创产业链环拉长,IP转化提速。近年来,网络文学线上产业增长缓慢,而线下网文IP的市场产业已经超过3000亿元。要盯住市场需求,不仅要把产业链拉长,还要将每一个孵化的链环拓宽。

三是“文学少年”挺进网络文坛。当下网络文学作家阵营已经呈现出70后、80后、90后、00后“四代同屏”且迭代加速的格局,而90后、Z世代特别是00后作家正逐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为网络文学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四是网文出海从小溪引流走向蓝海扬帆。互联网平台“造船出海”,内容企业“借船出海”,创作者“搭船出海”,网文出海已纳入文化传播、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大战略。

五是人工智能或将成为搅动网络文坛的一条“技术鲶鱼”。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创作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同时也应看到数字化的转型、信息化的赋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人工智能文学与网络文学合二为一,或将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人工智能被用于文学创作,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应积极地拥抱它,而不是漠视它,更不能排斥它。

本报记者 秦华

2025-07-31,11557|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2025-07-19,11477| 2025-07-18,11470| 2025-07-17,11462| 2025-07-16,11454| 2025-07-15,11446| 2025-07-14,11438| 2025-07-13,11434| 2025-07-12,11430|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