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黄河文化月 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 PDF版阅读

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郑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作家和优秀作品,郑州乃至河南的作家都有拙劲、有韧性。对于郑州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我很期待,也很看好。”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说。

作为一位曾在河南写作多年的作家,家乡为乔叶的创作提供了无穷滋养,她将这种滋养用“像空气一样,呼吸之间都是”来形容,“以前久处其中而不自知,当对外地人说的时候才会惊叹一下,原来家乡自有的资源如此丰沛,离开故乡之后,才更清晰地知道什么是故乡。”乔叶说,河南的文学土壤很深很厚,她也特别期待生长于这片土地的同道中人能够汲取滋养,努力成长。

虽然从事的是传统文学创作,乔叶却并不觉得与网络文学有什么隔阂,在她看来,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主语都是“文学”,二者就好像是同一块文学土地出产的“文学庄稼”,尽管在发表方式、传播方式上有所差异,但是归根究底,都是写“人”。

谈及AI写作对网络文学的冲击,乔叶认为,平庸的作品才可能被AI替代,AI并不会对有质量的写作产生多大的威胁,“我们可以对新事物抱有好奇心、求知欲,但是也不要太过于大惊小怪。总有一些东西是恒定的、共通的,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而人性是基本恒定不变的,这也决定了文学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

在乔叶看来,人工智能需要人类的生产来供养和投喂,它在科技的加持方面可能很强大,但它也有短板——始终过的是“二手生活”,而写作者过的是“一手生活”。“我们这个血肉之躯有着复杂的人性,特别不完美,然而恰恰是这种不完美,成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也正是认识到这些,乔叶不论面对什么样的新技术、新事物,都能以比较笃定的心态去面对,因为她始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然而乔叶也承认,“AI的模仿能力越强,对写作者的要求会越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写作者的创造性会显得愈加珍贵。乔叶说,写作者怎么理解、体验、表达自己的“一手生活”,怎样将各种学习成果应用于创作中,如何让小号的“我”扩张成长为大号的“我”,并最终形成独具个性的创作成果,可能会是一条特别漫长的道路,“写作是一门修行,作为写作者,我们需要向生活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人民学习,把自我变得更加强大,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只有根扎得足够深,才能向上生长得足够高。”

本报记者 秦华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