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功夫郑州系列报道奇遇记

苌家拳展示

本报记者 汪永森 文 白韬 图

开栏的话

一部《少林寺》,风靡海内外;一首《牧羊曲》,传唱几代人。

金庸一管瘦笔,写尽江湖风流;少年一梦少林,仗剑行走天涯。受武侠题材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功夫。作为功夫之都,郑州不仅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武术”,还有隐身民间的武林高手。“有功夫,来郑州”!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地之中——郑州,看精彩的中国功夫。

即日起,本报推出【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持续挖掘功夫之于郑州的文化内涵,展现民间传统功夫与古都郑州之间的奇妙“化学反应”,擦亮“功夫郑州”城市文化品牌。

中国功夫,世界瑰宝。“功夫”是中国响亮的国际名片,也是郑州的城市品牌和文化标识。处于中原腹地的荥阳,不仅有一夫当关兵家必争的争霸故事,还流传着一段段武林宗师的传奇。

汜水人苌乃周创下的苌家拳,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与少林、太极并称“中州武术三鼎足”。悠悠300年时光流逝,一代宗师的身影已经远去,他留下的苌家拳术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代宗师的传奇故事

荥阳地处中原腹地,百姓保家自卫,习武之风甚盛,明清时期汜水一带武术家代表有“神手”张八及后来的“禹家枪”,时人称赞“汜邑枪法驰名,外来方技多不敢与之比试”,乾隆年间,苌乃周博采众长创建著名的内家拳派苌家拳。 (下转二版)

2025-05-20,11035| 2025-05-19,11027| 2025-05-18,11023| 2025-05-17,11019| 2025-05-16,11011| 2025-05-15,10991| 2025-05-14,10983| 2025-05-13,10975| 2025-05-12,10967| 2025-05-11,10963| 2025-05-10,10959| 2025-05-09,10951| 2025-05-08,10944| 2025-05-07,10936| 2025-05-06,10932| 2025-05-01,10928| 2025-04-30,10920| 2025-04-29,10904| 2025-04-28,10896| 2025-04-27,10892| 2025-04-26,10888| 2025-04-25,10880| 2025-04-24,10868| 2025-04-23,10860| 2025-04-22,10852| 2025-04-21,10844| 2025-04-20,10840| 2025-04-19,10836| 2025-04-18,10828| 2025-04-17,1081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