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播种机(右上为北斗屏幕) |
“作为种地的‘老把式’,有了‘北斗导航’一体化遥感技术的帮助,播种更方便更省劲了。”“以前我们村都是人工打药,人走到田间不仅踩伤了麦苗,关键是喷洒不均匀,有些角落喷不到,麦苗就容易生虫生病。现在有了无人机,以前20多亩的小麦人工要一天才能完成打药,现在用无人机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我们给户家收玉米不要钱,主要是要玉米秸秆,把玉米秸秆卖到养牛场去,一吨能卖150元,剩下这一亩地,去了成本以后还能挣100多元。”……这些都是近几年中牟县种粮大户发自内心的声音。
近年来,中牟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农村基层,切实做好支农惠农工作,为本地农业解决生产难题,积极推广应用多种具有前沿科技特征的农业机械,通过科技融合有力推动农业发展,在不同环节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推动中牟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北斗导航播种机 助力精准播种
在中牟县狼城岗镇、雁鸣湖镇、万滩镇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基本都采用北斗导航播种技术。现场可见播种机无人操作,到地头自动调头。
雁鸣湖镇四清合作社负责人梁四清介绍,采用北斗导航播种系统可节约土地和人工,提高出苗率,操作方便。记者从中牟县农机公司了解到,近年来北斗导航播种系统销售火爆,普通拖拉机即可安装。其主要优点是:可提高种植效率,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种植作业;采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处理技术,高精度定位,自动识别地块、精准测量面积,避免不必要耕种;可降低成本,减少人力需求;保证种植质量,能根据不同地块土质、水分等情况进行种植,保证种植质量和产量稳定性。
在中牟县黄河滩区十几万亩高标准良田,出现只见机器轰鸣、田如标杆的奇特景象。据不完全统计,中牟县北斗导航播种机有160余台,占总播种机器的70%以上。
植保无人机
推动科学防控
植保无人机的优点有哪些?
记者了解到,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效果好、省水省药省人工;能快速覆盖大面积农田,显著提高作业效率;与传统喷洒方式相比,喷洒更均匀,减少农药和水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此外,植保无人机的用途广泛,不仅可用于喷洒施药,还能进行撒肥、撒种、撒饲料等工作,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
中牟县现有植保无人机100余台,并诞生了金硕等专业无人机植保组织。2024年,中牟县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滩区防蝗虫等都采用植保无人机模式。在狼城岗镇、雁鸣湖镇、刁家乡等果树面积较大的区域,植保无人机开始为果树打药防治病虫害。在狼城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植保无人机承担起撒肥、撒种等更多功能。
植保无人机在中牟县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用途越来越广,相关组织已走出中牟县到全省其他地市开展业务,进一步促进中牟县植保无人机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玉米收获机
促进茎穗兼收
在狼城岗镇大禾农民专业合作社,玉米收获机旁总有一台中型货车跟随,接收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而玉米棒则留在收获机的前仓里,旁边还有一个更大的仓体同样用于装粉碎的玉米秸秆。
据合作社负责人王强介绍,使用如此先进的玉米收获机尚属首次。玉米棒收获后由农用三轮车运至指定场地晾晒、脱粒,玉米秆粉碎后送往养牛场,既解决了玉米秆还田后的土壤棚架问题,有利于下茬作物扎根定苗,而且一切免费。“传统玉米收获机一亩地收获费用约60元,为解决还田玉米秆问题还需进行深耕,深耕费一亩地50元左右。合作社有2000亩地,新机器为我们节省了22万元以上。”
农机手杨为民表示,这款新型玉米收获机的主要优势是在收获玉米棒的同时粉碎回收玉米秆,送往养殖场作饲料,一亩地的玉米秸秆可卖150元左右,为鼓励更多群众使用,他们免费到地收玉米。
据统计,中牟县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以上,采用新的玉米收获机器,每年可增加农业产值4000万元,同时为冬小麦顺利播种奠定良好基础。
中牟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郝法政介绍,随着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悄然改变,正朝着单产高、品质好、省人力的方向快速发展。北斗导航播种机凭借先进技术实现精准播种,提高种植效率、降低成本、保证种植质量,与玉米收获机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而植保无人机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能拓展多种功能,为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提供保障。
在新型农业机械推广与应用方面,中牟县农业农村局给予大力推动与引导,将新型农机纳入购置补贴,成立专班为专业植保组织办理各种证件,对利用花生、红薯、玉米、小麦等秸秆的企业进行多渠道扶持等。下一步,中牟县将继续推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朝着更为高效、优质、便捷的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卢文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