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两位花甲老人干脆利落地踢腿、劈叉、朝天蹬……热身后开始缓慢接触,动作也逐渐转快,身形变得飘忽起来,随后又抄起牛角拐和红缨枪有来有往地展开器械对练。
穆进兴回忆,大吕人不但联手抵御匪患,还曾在抗日战场上建立功勋。
习武之风一代代延续,很多嫁到村里的女孩都要学几手,现在别的村子村民晚上凑一块要么打牌,要么跳广场舞,大吕村的村民晚上回家却是聚在附近的广场上,扎堆练武术。
大吕武术进社区入校园
近年来,大吕人为促进二洪拳传统武术传播,常进社区展示展演,入校园传承教学、收徒传艺,不断在各级各类武术大赛和展演活动中展示传统武术的魅力,也擦亮了“大吕武术”的招牌。
穆进兴日常专注于挖掘、整理相关拳谱和套路,积极推动大吕武术这一非遗项目走进中小学校园。他经常走进大吕小学的操场,一边示范动作要领,一边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姿势,时不时还大声鼓励“练拳要有精气神”,休息时还亲自下场演练起二洪拳,腾挪闪转拳脚生风,引来孩子们的阵阵掌声。
他经常在家中的武馆免费传授留守儿童二洪拳套路及器械。他认为练武不但能够强健孩子们的身体,也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形成乐观积极的性格,而义务教授既是对祖先习武之风的继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赓续。
“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村里的娃娃都会练,二洪拳不光咱们村的小学练,周边的学校也练习。”大吕二洪拳研究会会长王全栓说,村中成立了大吕武术示范学校,近年来还积极响应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大孟街道辖区的部分中小学也试点开设武术课或武术特长班,计划从娃娃抓起,将大吕武术传承下去。
传统武术成文化名片
大吕武术包括拳术头趟架、十三响,器械刀枪剑棍、鞭梢锤叉以及稀有兵器四节等拳械套路80多套,是中华武术的精华。大吕武术代表队曾在少林武术节多个项目比赛中“战功赫赫”,引起广泛关注。
王全栓告诉记者,每年腊月到来,年关将近,出外经商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乡,大家在聚会之时又会一遍遍地熟悉自小习练的动作,在你来我往中不断焕发青春和活力。
大吕村因武闻名,获得了大孟镇“武术示范村”“郑州市文化产业特色村”等称号,大孟镇也于2014年获“中国武术之乡”殊荣。“大吕二洪拳”2021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吕武术普及周围十几个行政村,成为中牟乃至中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文敬在为《大吕武术》丛书作序时,评价大吕人:“生活在普通乡村,世代以农耕为主,间或练拳习武,虽然历经风雨,依然坚守百年,对二洪拳这一拳种精心保护、代代传承,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