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小山村的新“菇”事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宋跃伟 文/图

仲冬的阳光洒在登封市大金店镇李家沟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蘑菇香气。昨日,记者在李家沟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看到,一排排菌棚整齐排列,在青翠欲滴的麦苗映衬下格外醒目。掀开大棚的棉帘,平菇菌盖层层叠叠,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长势喜人。工人们正按照菌盖的大小、色泽及客户要求进行采摘,忙得不亦乐乎(如图)。

“要出菇了,接种时留下的报纸要取下来,这样蘑菇的小脑袋才能探出头来啊!”72岁的刘秋芳老人正在抠除菌棒口上的纸屑,“平时这儿有20多人打工呢,忙的时候有五六十人,可热闹了。子女在外务工,自己在家闲得慌,就来棚里干活,一天还赚70块钱呢!”

自2020年3月登封市纪委监委派驻工作队帮扶李家沟村以来,驻村书记宋宁博和村“两委”想思路、谋发展、兴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菌类种植,强化产业环节配置,逐步形成集菌种研发、菌袋加工、食用菌种植、冷链配送、食用菌干品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年产值突破500万元。今年11月份,经各方努力,李家沟村顺利与郑州市一公司达成合作,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为李家沟村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进李家沟村振兴学堂,映入眼帘的是村子里孩子们的一幅幅作品,有绘画、书法、手工……令记者感兴趣的是“土专家、土学者”公示栏。“我们村和以前不一样了。村里为我们请来了河南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孔维威博士和袁瑞奇教授,实现了科研院所与村集体经济‘联姻’,让我们这些‘土专家’‘土学者’,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了。”李家沟村食用菌基地技术员曹建超说。

随着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李家沟村的食用菌种植面积逐年递增。食用菌大棚从最初的3座发展到现在的31座,拥有菌袋加工生产线3条,建有标准化冷库1座,冷链运输车2辆,成立种植合作社2个,辐射带动群众40余人增收致富。

现如今,李家沟村已呈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格局。宋宁博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我们准备充分利用平菇种植4至9月的空窗期,大力发展毛木耳,充分发挥毛木耳价格低、口感好、易清洗的特点融入河南省预制菜产业。按照工作队制定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三年规划》,明年我们尝试运用‘菌渣+牛粪’养殖蚯蚓打入中药材市场,实现变废为宝,走出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2025-11-22,12419|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