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树立节水型城市“新标杆”
五年来,我市坚持“四水四定”,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树立节水型城市“新标杆”。郑州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全面落实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水行动,科学编制新一轮城市空间规划和水资源要素保障实施方案,统筹黄河水、南水北调水、地下水、中水等水资源使用。
高标准完成黄河取用水管理专项行动,违规取水现象基本消除,黄河干流取水量由2019年的4.18亿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1.79亿立方米。大力推进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充分利用南水北调退水,向全市生态水系补水。高效能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建成再生水管线370公里、实现四环以内网络覆盖。系统推进“全域、全业、全程、全面、全民”五维节水,累计创建市级以上节水型载体511个。持续压采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回升,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五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行动,努力走好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持续加强省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研发平台建设,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成投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近五年,郑州市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累计增长33%和1.83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平均增速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郑州市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50.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6.4%。持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统筹规划枢纽经济区,持续放大枢纽物流优势,4条“丝路”协同发力,交通物流体系与区域、城市、产业互动融合不断加速,国际物流枢纽加快建设。
积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五年来,我市坚持守正创新,深入赓续黄河文脉,积极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坚持保护和开发相协调、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高水平举办第九届博博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重大活动,连续4年举办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持续叫响擦亮“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实施黄河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唐宫夜宴”“只有河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文化精品享誉全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深度融入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格局,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向全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