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

刘海科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少林武术

本报记者 任思领 刘德华 袁建龙 文 马健 图

冲拳、踢腿,每一个动作都迅猛,让人不觉他已年近六旬。教练、拳师,每一个身份他都一丝不苟对待,让人记忆深刻。在学生眼里,他是严肃的教练;在外人眼里,他是习武高手,他推动了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融合,他就是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总教练、中国武术八段刘海科。

世代传承下的习武少年

提起少林寺,人们第一想到的总是武术。少年时,刘海科的家距离少林寺只有1200米,父亲刘宝山是当时有名的拳师。在父亲的指导下,刘海科从小就开始了习武之路,学习少林七星拳、大小洪拳等拳法。

刘海科印象比较深的是夜里在窑洞中练功,父亲坐在门口看着。后来,他开始和二哥对打,这是提高武术水平的有效方式。“和别人一起练时,自己的精神会高度集中,这样更容易进步。”刘海科介绍。

随着时间的流逝、武艺的精进,1982年,刘海科开启了自己的教练生涯。

一次失败铭记终身

1985年,刘海科带队参加散打比赛,没想到这一次比赛差点让他改行。比赛前,刘海科和队员们信心满满,对冠军势在必得。但因为此前习武练的是传统武术,对散打规则也不熟悉,这次出征,刘海科所带的7名队员全军覆没,赛场上颗粒无收。

“当时比赛完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实在是没脸见人。”刘海科说。当时正赶上电影《少林寺》热播,少林寺景区非常火爆,刘海科萌生了去少林寺门口给游客拍照的想法,决意从此不碰武术。

后来,在队员们的劝说下,他才作罢。他立下壮言,一定要拿冠军。此后,他开始专门研究散打,看比赛学习经验。仅在一年之后的1986年,他再次带领队员参加比赛,这次7个人共拿了5个冠军。2002年,刘海科出任河南省男女散打队总教练,在此后的征途中,他带领队员连续在第十至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散打比赛获得佳绩,取得了7金3银3铜的好成绩。后来,刘海科多次作为国家武术散打队教练,率领弟子征战南北并屡获佳绩,实现了自己当年的豪言壮语。

1985年的那次失败,让刘海科铭记终身。也正是因为那次失败,他潜心研究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的融合,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武术道路。

春晚舞台上的武术身影

2000年,刘海科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带着武术上央视春晚,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林武术。“春晚面对的是全国观众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武术展示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宣传推广这项运动,是所有武术人的夙愿。”刘海科说。 (下转二版)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2025-08-08,11613| 2025-08-07,11605| 2025-08-06,11597| 2025-08-05,11589| 2025-08-04,11581| 2025-08-03,11577| 2025-08-02,11573| 2025-08-01,11565| 2025-07-31,11557|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