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让情绪消费在规范中发展

不开心在网上找个人哄、睡不着连麦找人唱歌、起不了床订个叫醒服务……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情绪消费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的新宠。

所谓情绪消费,主要包括网络平台上销售的情绪消费服务,包括倾诉、叫醒、陪聊、哄睡、安慰等不同类型,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新热点。在电商平台上,提供倾诉、叫醒、陪聊、哄睡、安慰等服务的商家(店铺)日渐增多,但大多只在其销售页面发布一张简单的介绍图片和价格表,相关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从业人员资质等均无体现,因而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背后,存在消费者个人信息包括一些敏感信息的泄露风险。此外,一些商家(店铺)还“打擦边球”,在陪聊、哄睡等服务中,提供违法违规的涉黄服务。

因此,要想让情绪消费这一新的消费业态在规范中发展,避免滋生乱象,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有关电商平台及广大消费者共同努力。

作为职能部门,要尽快通过调研出台有指导性的行业标准,明确情绪消费的服务种类、各类从业人员的入职资质、不同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查处依据与裁量,并建立从业人员备案制度,适时分类组织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守法经营意识和基本服务技能。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大线上及线下的执法检查力度,发现违规现象即刻对相关平台、商家及从业人员从严查处,为这一行业规范发展创造条件。

作为电商平台,对拟上线提供情绪消费的商家(店铺)及相关服务人员要严格把关,仔细核实其拟提供服务的种类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相应资质,并对其服务进行全流程的跟踪,发现服务中有越界甚至违法问题,及时从后台予以警告,对无视警告或问题严重者果断予以强行关闭下架。商家(店铺)及从业人员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部门的规定,做到守法经营、依法服务,以实际行动保障这一行业规范发展。

作为消费者,在“下单”前需要仔细阅读商家发布的信息,远离那些信息不详、用词模糊的商家;“下单”时要与商家认真沟通,了解提供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及相应资质,约定好相关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及收费标准;“下单”接受服务中若发现时间不对、内容不符、效果不佳、收费上涨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注意保留证据,配合执法部门调查,为这一行业规范发展尽自己一份力。 袁文良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2025-03-21,10636| 2025-03-20,10624| 2025-03-19,10616| 2025-03-18,10608| 2025-03-17,10600| 2025-03-16,10596| 2025-03-15,10592| 2025-03-14,1058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