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挑大梁走在前

开创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六看郑州】系列报道

郑煤机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李新华 摄

本报记者 成燕 徐刚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奋进的郑州奋楫争先,向春而行。

仰望冬日晴空,一架架银鹰展翅翱翔;俯瞰绿城大地,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飞驰而去……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郑州国际陆港时,勉励郑州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在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

殷殷嘱托仍在耳畔,声声关怀催人奋进。在砥砺前行的征途中,朝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奋进目标,郑州以“夯实产业”与“做大市场”为双翼,正在不断加快搭建产业承接平台,有力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为构建城市新发展格局描绘多彩的画卷。

大平台承接大产业

制造业是支撑郑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底气和坚强脊梁。

1月5日,两列满载新能源汽车的JSQ6笼车从位于航空港区的郑州国际陆港发运,这意味着又有近600辆“河南造”比亚迪汽车走出郑州,进入广阔市场。签约后37天内项目开工,17个月实现投产,7个月迎来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作为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郑州比亚迪自落地以来,便以其高效的生产线和精湛的制造工艺不断刷新行业纪录,成为郑州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支点。

近日,由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最大直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江汉平安号”在湖北顺利掘进始发,用于引江补汉工程建设。作为“大国重器”,该装备堪称目前国内引水隧道项目中直径最大、功能最全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开挖直径达11.93米,总长约180米,整机总重约3550吨。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个个翩然而至的喜讯,为冬日的郑州增添一抹抹斑斓的色彩。

来自市工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对GDP贡献率超过70%。2024年,全市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超硬材料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零的突破;巩义高精铝制造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各类国家级产业集群达到5个;郑州荣获“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地标”“中国铝产业高地”两张“中国最具影响力产业名片”,新获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北斗规模应用、5G应用“扬帆”行动等3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城市,郑州市新型工业化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两个经验入选全国推广典型案例。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 (下转二版)

2025-07-31,11557|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2025-07-19,11477| 2025-07-18,11470| 2025-07-17,11462| 2025-07-16,11454| 2025-07-15,11446| 2025-07-14,11438| 2025-07-13,11434| 2025-07-12,11430|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