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玉成
事实胜于雄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1591年,俐加略研究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在同一高度同时抛出,将同时落地。这一发现立刻引起当时人们的轩然大波,因为早在17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两件物体从空中同时抛出,必然是分量重的先落地,怎么可能同时落地呢?俐加略也不争辩,带着两个重量分别是10磅和100磅的铁球登上比萨斜塔,当众将两个铁球在同一高度同时抛出;塔下的观众惊讶地发现,两个重量差距甚远的铁球,竟然真的同时落地了。俐加略用事实证明了真理。
事实未必胜于诡辩,历史上也有例可援。战国时期,著名的诡辩大师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过关。守关的官吏说:按照规定,人可以通过,马不可以通过。公孙龙说:我这是白马,白马不是马,当然可以通过。官吏说:白马也是马,不可以通过。于是二人你来我往,就白马是不是马打起了嘴仗。最后,官吏在事实面前竟然理屈词穷,硬是被公孙龙将白马说成非马,万般无奈地放公孙龙骑着白马过关而去。公孙龙回家后还得意扬扬地写了篇《白马论》,记载他“白马非马”论的胜利。
遇到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有时无理可讲。鲁迅先生曾举过一个例子,他有一双鞋子穿破了,就带着旧鞋跑到原铺子里,想照样买一双新鞋。店员拿出一双新鞋,鞋头却又尖又浅。鲁迅将旧鞋和新鞋放到柜台上对比较着说:这不一样,我要买双和旧鞋一样的。店员说;是一样的呀,没错呀。鲁迅说:这新鞋头又尖又浅,不是明摆着不一样吗?店员说:一样啊!您瞧,一样啊,一模一样的啊!鲁迅一看没理可讲,也不再置辩,扭头就走了。
事实胜于雄辩是科学的求实精神发挥作用的结果。事实未必胜于诡辩,是诡辩利用逻辑错误,玩弄文字游戏,偷梁换柱,扰乱视听的结果。遇到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有时无理可讲,是因为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罔顾事实,成心耍赖,刻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结果。
靠诡辩取得的优势是暂时的,经不起检验,迟早会被戳穿。科学的求实精神才是真正的常青树,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应该青春永驻。至于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完全是“装睡的人叫不醒”,你越是叫他,他越装得像。遇到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涉嫌违法违纪,不妨像鲁迅先生那样,扭头就走,连耍赖的机会都不给他;如果涉嫌违法违纪,则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让他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