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PDF版阅读

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 以武强身,用心谱写“太极故事”

太极达人汪国顺领学太极拳

本报记者 任思领 文 周甬 图

“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练习太极拳,大家一起强身健体。”太极达人汪国顺如是说。近日,在郑州市惠济区的月湖公园内,十几位老人在空地上列好队形,认真地练习着太极拳。队伍最前方就是汪国顺,今年76岁的他打起拳来颇具武侠风范,柔中带刚,每一个动作都饱含力量。

汪国顺从小就听大人讲述功夫故事,伯父略懂一些武术套路,时常在农闲时指导他一些拳法。

“那时候很小,不懂什么是武术,只想成为大人所说的‘武林高手’。”在汪国顺的印象里,自己小时候练得最多的是踢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利用家中的一些家具和村里面的石台坚持练习武术,一来二去,也摸索到一些武术套路。20多岁时,汪国顺正式拜师学习太极拳。

如今,已经76岁的汪国顺还能很轻松地劈叉,这是他多年坚持习武的见证。在月湖公园,伴随着音乐,汪国顺的太极动作宛如涓涓细流,缓缓流动在寒冷的空气中,传递出一种岁月的沉稳与从容。

在汪国顺的心中,太极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

“我和队员们在练习太极拳时,除了纠正动作时会交流,其余时间都是专心练拳,我认为这是一个与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在他习武的过程中,练拳更像是审视自己内心的过程。

几年前,汪国顺的老伴儿离世,这让他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汪国顺说:“老伴儿离世后,我很难受,然后就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练拳,在此期间,我找到了自身的另一种价值。”

在惠济区武协的组织下,汪国顺经常和队员们外出表演。每次表演时,听到台下观众给予热烈的掌声,都让他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他相信,太极拳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汪国顺说:“看到学员随着我的指引,默契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时,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自豪。”

汪国顺原来所练习的太极拳属于小架太极拳,所谓拳打卧牛之地,就是意味着他的拳法对基础功的要求更高,但是有很多热爱太极拳的人并没有基础,练起拳来比较吃力。为了能让更多太极拳爱好者参与进来,汪国顺摸索出了更符合中老年人锻炼的方式,侧重于舒展身体和增强柔韧性,让更多普通爱好者练习起来更加容易。如今,跟着汪国顺练习太极拳的有数十人。寒风阵阵,月湖公园里的太极练习仍在继续,汪国顺和他的学员们将继续用心谱写属于他们的“太极故事”。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