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豫你同行 聚焦2025河南两会 PDF版阅读

畅谈履职心得

回应社会关切

谈低空经济,他们颇有心得;把丝瓜络卖到海外去,他们蹚出一条新路;在盐碱地种棉花,他们取得新成绩;传承中医药文化,他们身体力行……1月18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开启,1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省人大代表围绕自己所在领域,用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围绕产学研结合、中医药传承发展、低空经济、新材料产业、电商发展、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接受媒体集中采访,讲述履职心声。让我们一起倾听来自代表通道上的“好声音”——

省人大代表聂毅:

产学研紧密融合更好催生新质生产力

“请大家看我今天佩戴的这条丝巾,它的颜色绚丽,光泽感、悬垂性不亚于几千元的真丝丝巾,可它的价格却不到真丝丝巾的三分之一。”省人大代表、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聂毅结合工作实践,分享了她关于产学研紧密融合,更好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和体会。

“好钢用在刀刃上。”聂毅说,“刀刃”就是指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好钢”则是科学投入的创新资源,即人力、财力和物力,要从问题出发,靶向配置创新资源。

“原来的产学研融合,就像跑接力赛,科研院所先自行研发,再去找企业转化,很难对上合适的。”聂毅认为,产学研融合要由“接力研发”向“协同攻关”模式转变。

聂毅介绍,她所在的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河南能源集团共建了“中科豫能联合研发中心”,围绕产品精细化、高值化,开展了十多个项目的攻关,比如原来大宗的乙二醇产品,通过把它转化成新能源储能电池中不可或缺的电解液溶剂,过剩产能重新利用,成了市场上的紧俏货。

聂毅建议,建立更加灵活的考评机制,针对不同功能、不同领域的创新平台,制定多样的考核标准,最大化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省人大代表严根土:

让中国种子开出更多“幸福花”

培育一颗好种子能带来啥新变化?在省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严根土眼中,一粒种子可以开出“致富花”。作为从事棉花育种30余年的老专家,对于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这件事,他深有感触。

“我们采用生物育种的方法,历经20年培育出棉花新品种,并且种到了新疆重盐碱地上,往年这块地寸草不生,但在2024年,亩产籽棉达到了380多公斤。” 严根土自豪地说,“这个品种在新疆适合全程机械化种植和采收,不仅产量高,纤维品质也毫不逊色,最大的亮点还是耐盐碱。”

“近几年,我们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培育了10多个新品种,攻克了产量、品质和抗性共同提高的难题。”严根土说,在良种的助力下,目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虽然只有20年前的一半,但总产还是维持在600万吨左右,这充分说明棉花单产水平在提升。

严根土表示,他们沿着“一带一路”不断走出去,率先将自主培育的棉花品种引入中亚国家。

“种子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希望政府能加大对种子研究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河南种子的国际影响力,让中国种子能开出更多的‘幸福花’。”杨根土满怀希冀地说。

省人大代表雷文利:

让低空经济蓄势高飞

作为河南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课代表之一”,安阳既是中国航空运动之都,又是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发展低空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让安阳低空经济飞得更高,我们有三个目标。”省人大代表、安阳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雷文利一一罗列。

“第一个目标是奋力打造最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现场,她向大家分享了一个“图纸变飞机”的故事。雷文利故事里的飞机,从用户需求的梳理到图纸设计,从零部件生产到核心发动机制造,从整机装配再到飞行测试,都是在他们的无人机产业园完成的,并且90%的零部件都是安阳制造。

雷文利表示,第二个目标是奋力打造最强的低空领域创新平台。去年,蓝天实验室挂牌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实验室吸引40多家无人机企业入驻园区。安阳还依托招才引智平台,为实验室和企业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00多人。”雷文利说道。

谈起第三个目标,雷文利表示,安阳要奋力打造最丰富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她建议,政府要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构建低空经济产业金融体系,让低空经济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蓝天上,飞得更稳、更高、更远。

省人大代表杨淑娟:

在田间地头做起国际贸易

“这样的一根丝瓜络,在海外市场能卖到十几美金,供不应求。2024年,我们丝瓜络产品电商销售额就达到了3700万元,丝瓜络也成了我们县的致富密码。”省人大代表、信阳市商城县原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杨淑娟举起一个丝瓜络,讲述了自己的返乡创业故事。

2016年,杨淑娟和几个90后的小伙伴返回家乡信阳商城创业。在深入调研中,他们发现家乡家家户户墙上挂着的丝瓜络在海外市场上很好卖。于是杨淑娟和同事们利用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先种植了60亩丝瓜,收获后一个星期就售罄。于是他们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一根作为原材料的丝瓜络从地头到海外市场,价格能翻上数十倍。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选对了产业,我们一边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农民利益深度绑定,建立‘互联网+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一边孵化自己的团队,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现在的80多人。”杨淑娟说,目前商城县12个乡镇建立起丝瓜种植基地,丝瓜种植面积超万亩,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他们真正在田间地头做起了国际贸易。

杨淑娟说,希望各界能多给年轻人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也希望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省人大代表刘海燕:

“两队一会”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外在赋能不可缺少,但内生动力是真正的动力之源。”河南省人大代表、鹤壁市浚县白寺镇前岗村党支部书记刘海燕说。

前岗村原来村里乱、人心散,各项工作走不动。2022年,刘海燕响应 “头雁回归”号召,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如何把党员和一盘散沙的群众组织起来?刘海燕琢磨出了“两队一会”聚拢人心的方法。

“两队一会”即巾帼服务队、退役军人服务队和红白理事会。刘海燕带领全村46名留守妇女成立了“巾帼服务队”,将村干部磨破嘴、跑断腿都无法解决的事一一击破;她聚拢村里的退役军人,组建“退役军人服务队”,退役军人充分发挥“退役不褪色”精神,挑大梁、担重任,化解了村内多年的纠纷;她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遏制了村里高价彩礼和大操大办陋习,礼金虽然降了,但亲情更浓了。

刘海燕说,如今前岗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越来越足,带动4000多户种植芦笋,28000多人就业,300多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有信心、有决心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省人大代表杨磊:

更加坚定地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是来自南阳张仲景博物院的一名文博工作者,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医圣祠考察调研时,我荣幸地为总书记做介绍,并现场聆听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嘱托在心更在行,我始终将传承医圣精神、讲好仲景故事视为己任。”省人大代表、河南省张仲景博物院副研究员杨磊说,在与众多学习交流人员的沟通中,她对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中医药文化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杨磊认为,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们了解中医药文化。

第二个感受是:中医药文化既是中国瑰宝,也是世界财富。现在中医药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外国友人的关注。“2024年9月,我们接待一个外国医学代表团,一名成员现场体验中医号脉,当看到老中医仅凭望闻问切,就说出他身体存在的问题时,特别吃惊,直呼太厉害了!”杨磊说,那一刻,更加坚定了她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决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信任中医、爱上中医。

省人大代表南淑清:

三个“硬核”守好一库碧水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以来,丹江口水质始终保持II类标准及以上,也就是最好的地表水水源。累计调水690多亿立方米,惠及首都和沿线1亿多人。”省人大代表、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业务统筹部副主任南淑清说,守好这一库碧水,离不开三个“硬核”。

“硬核”的技术。河南在渠首设立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被誉为水质安全“第一哨”。“我们联合多家权威机构,持续将最前沿技术运用到水质监测中。比如,一条鱼这段时间是不是在这片水域生活过,通过环境DNA技术就能知道。”南淑清说,目前,渠首中心配备500多台(套)设备,分析水质109项因子。沿水库和汇水河流上建了31个自动站点,昼夜不停,严密监控水质。

“硬核”的团队。“我们这个团队,也是个光荣的团队。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丹江口水库,我们向他汇报水质情况。总书记对水质的关心,更坚定了我们当好‘水质哨兵’的决心。”目前,南淑清所在的团队共49人,平均年龄32岁,全是本科以上学历。

“硬核”的机制。2022年,《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给水质画了一条保护红线。

省人大代表于文杰:

大平台搭建材料科研大舞台

如何让河南新材料产业有“看头”?从事科研工作近40年,省人大代表、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于文杰摸索出一套心得体会:新材料产业要想发展好,需要“建好一个大平台,瞄准两个大方向”。

“一个大平台就是指高能级研发平台。”于文杰用黎明院举例,他说,黎明院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0%作为科研经费,保证研发资金的投入。引进一批高科技人才,组建了高水平研发队伍。还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开展合作,拓宽了创新路子。目前,设计院已建成了5个国家级平台和5个省部级平台。

对于两个大方向,于文杰介绍,一个是紧盯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方向,另一个就是瞄准市场前沿。“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需要,我们成功研发了整体玻璃车顶用聚氨酯等多个领先的新材料。这些材料不仅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了零部件的生产效率,也抢占了市场先机。”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于文杰建议,河南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出台更加系统性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让我省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在全国、全世界都有独特发展优势。

省人大代表高卫红:

用好人大监督推动中心工作

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是2024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省人大代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高卫红结合自己多次参与联动监督的经历,分享了如何利用好人大监督推动中心工作的看法。

一次深度调研,令她感受到了人大监督的精准度。从去年3月开始,高卫红全身心地投入养老服务联动监督中。她深入广场公园、社区中心,到老人家中走访,把最真实、最基层的声音记录下来,形成调研报告并转化为建议。

一场特殊的座谈会,使她感受到了人大监督的力度。去年8月,濮阳市人大围绕养老服务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这次会议搬进了养老院,开到了老人身边。政府部门、人大代表、公民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了3个小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现场督办。这种力度和效率让其深感震撼。

一封诚挚的感谢信,让高卫红感受到了人大监督的温度。前不久濮阳市人大收到了一封来自敬老院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在你们的督导和关注下,彻底解决了我们吃水用水的问题。”

高卫红表示,接下来会更多地调研走访问民生,参与监督献良策,以人大代表的实际行动助力河南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代表康化:

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我手里拿着的,是一张继电保护员高级技师证书,它在我们电力行业内是最难获得、含金量最高的一张技能等级证书。以前,100个继电保护员里只有三四个人能得到它。但近两年,仅在我们华能集团系统内,就有10个人获得了这个高级技师证书。”省人大代表、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中心培训专责康化展示了一张技能等级证书。

康化说,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技能人才培养,他最直观地感受到了两个变化。一是取证变得更便利了,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实现了从“一技之长”到“一展所长”。二是证书的含金量更高了,企业技能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甚至全国技术能手越来越多,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升了,职位升了,工资也涨了,技能人才,大有可为。

康化说,未来,希望能够在培训规模和培训力度上进一步加强,让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员比例扩大一倍。同时建议广大企业能为职工建立技能岗位晋升和培训的长效机制,让大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高层次人才,为河南的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能。

本报记者 袁帅 董艳竹 李宇航

2025-01-23,10272| 2025-01-22,10264| 2025-01-21,10256| 2025-01-20,10248| 2025-01-19,10240| 2025-01-18,10232| 2025-01-17,10224| 2025-01-16,10216| 2025-01-15,10208| 2025-01-14,10200| 2025-01-13,10192| 2025-01-12,10188| 2025-01-11,10184| 2025-01-10,10176| 2025-01-09,10168| 2025-01-08,10163| 2025-01-07,10155| 2025-01-06,10147| 2025-01-05,10143| 2025-01-04,10139| 2025-01-03,10131| 2025-01-02,10127| 2025-01-01,10123| 2024-12-31,10115| 2024-12-30,10107| 2024-12-29,10103| 2024-12-28,10099| 2024-12-27,10091| 2024-12-26,10079| 2024-12-25,1007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