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小蜜薯“长”成富民产业

本报记者 谢鹏飞

“纯红薯淀粉+饮用水+食用盐,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制,然后输送到真空罐里,经过去除淀粉中的气泡、摊铺、蒸熟……140摄氏度的高温烘干,最后横切、分拣,包装。”1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上街区峡窝镇大坡顶村的郑州蕴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厂房里,全自动化涂布工艺的粉条生产线正马力十足的加紧生产,村党总支书记许松岭向记者详细介绍粉条生产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技术,并表示春节前生产的这一个月里,销售量已达8吨。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大坡顶村积极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小红薯“变身”成村集体致富的大产业,不断擦亮“产业兴旺星”底色。

据了解,大坡顶村种植红薯的历史已有50年左右,耕种区域属于沟壑地带,土质松软、易于积水蓄水,并经省农科院专家多次检测,发现土壤中富含氧、硅、铝、铁元素,适宜种植红薯。

“我们带领村民多次到鹤壁、三门峡、宜阳等地考察,并开展市场调查,发现优质哈密冰糖薯‘钱’景可观,能带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许松岭说,近年来,大坡顶村积极盘活用好闲散土地、田间道路用地、闲置宅基地等资源,精选300亩耕地种植红薯作物,有效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采用科学种植,改变原有红薯自然生长、不外加干预的种植模式,利用覆膜和滴灌的现代化农业种植模式,确保红薯产量高品质好,亩产量可达6000余斤。建成1000平方米鲜薯地下储藏大棚,实现了商品薯的长期保鲜,按需上市。

2024年,经村党支部牵头,龙头企业带动,投入400余万与蕴昌公司合资成立股份公司,建成1080平方米农产品标准化加工车间,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每天可生产约2吨的高质量纯红薯粉条。

公司负责人王威扬向记者介绍,由于该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带恒温、恒湿、低温、冷冻、烘干系统,不需要晾晒场地,因此生产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可以实现365天不间断作业,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高,也让村民在这里有了更稳定长期的工作。

上街区峡窝镇大坡顶村村民徐晶晶是这里的员工之一。“从红薯种植,然后田间管理,还有红薯售货,红薯粉条的加工,我一直在这儿上班,离家比较近,能照顾家的同时还能多一份收入,挺好的。”

58岁的王风琴也是附近的村民,来这里上班之前一直在家照顾孙辈,孩子慢慢大了,刚好有了这样一个再就业的机会,她就来了。“经过公司培训后上岗,目前负责粉条包装,多劳多得,一月能有3000多元工资,中午还管一顿饭。”王风琴说。

许松岭介绍,接下来,将严格把握红薯粉条产品质量关,延伸红薯产品类型,布局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本村村民就业增收,把小粉条做成大产业。

近年来,上街区峡窝镇充分挖掘发挥辖区各村及各企业现有优势,形成了中药材种植、红薯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接下来,峡窝镇将以大坡顶村红薯粉条项目为示范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该镇副镇长吕渊表示,将着力推动全镇农产品项目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实现峡窝镇振兴全力奋进。

2025-02-13,10372| 2025-02-12,10364| 2025-02-11,10356| 2025-02-10,10348| 2025-02-09,10336| 2025-02-08,10328| 2025-02-07,10320| 2025-02-06,10312| 2025-02-05,10308| 2025-01-28,10304| 2025-01-27,10296| 2025-01-26,10292| 2025-01-25,10288| 2025-01-24,10280| 2025-01-23,10272| 2025-01-22,10264| 2025-01-21,10256| 2025-01-20,10248| 2025-01-19,10240| 2025-01-18,10232| 2025-01-17,10224| 2025-01-16,10216| 2025-01-15,10208| 2025-01-14,10200| 2025-01-13,10192| 2025-01-12,10188| 2025-01-11,10184| 2025-01-10,10176| 2025-01-09,10168| 2025-01-08,1016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