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河洛大鼓美名扬

本报记者 李晓光

1月30日,正月初二,位于登封市颍河路的嵩山不一般水席文化餐厅内,胡弦声响,曲声悠扬,众多宾客兴致勃勃欣赏着非遗文化项目河洛大鼓。

“今天一家人开车过来,难得过年有空,专门来听听,很精彩!”从开封专程而来的宋先生很是高兴。

一面书鼓,两块铜板,辅以坠胡、三弦各一把,表演形式独特的河洛大鼓就这样流传了数百年。

“登封在历史上受河洛文化影响较深,加之三教荟萃嵩山,过去常有老百姓请说书艺人到庙前或家门口演唱,尤其在城镇和庙会非常盛行,逐渐产生了登封河洛大鼓书这一独特的曲艺品种。”表演间隙,河洛大鼓非遗传承人杨志立向记者聊起了河洛大鼓的前世今生……

登封河洛大鼓唱腔丰富,有平板、悲平板、飞板和滚口白等。经过登封老艺人付小顺、石头、任华、丁根等人在各时期演唱中内容的不断丰富,固定板式不断被突破,至今已形成了二十多个板式。主要演出曲目有包公案、卷席筒、大唐传、杨家将、王莽撵刘秀、拉荆笆等,还有传承人在传统风格基础上创新的曲艺段子山里人儿、小两口对药、新娘子回门儿等。

登封河洛大鼓既可以二人表演,也可以三人以上同台表演。最大的优点是不受舞台和场地限制,既可以在大型剧场演出,也可以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演出,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轻骑兵”。

作为河洛大鼓传承人,多年来,杨志立和师父一起,凭着“一桌一椅一副板、一方木块一根弦”讲历史、论古今、叙事状物,在登封各敬老院、景区、公园、乡镇村庄义务演出数百场。他说:“尽力做好一切,就是为对得起台下观众的热情。”

为了河洛大鼓的振兴与传承,登封市各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河洛大鼓是登封曲艺数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重要品种,到了我们这一代,一定要发扬传承下去!” 登封市嵩山不一般水席文化餐厅负责人贺占有告诉记者。如今,登封河洛大鼓已经在此扎根,灯光、舞台齐备,成为宣传登封非遗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

与此同时,登封市曲艺家协会更是不遗余力,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为热爱曲艺事业的人们免费培训河洛大鼓。

“有这么多热心人,我相信咱们登封河洛大鼓一定会传承下去,蓬勃发展。”杨志立说。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