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邢进 汪辉)打造中医针灸中心,新增床位2400张,建15家城市医疗集团……2月6日,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召开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这是记者从会上获得的信息。
实施“三明医改经验”改革攻坚行动
2025年,郑州将大力实施“三明医改经验”改革攻坚行动,并选定巩义、中牟、金水、惠济作为市级攻坚示范县区。近年来,“三明医改经验”已经在全国多地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2025年郑州市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按照要求,本次郑州市确定的四个市级攻坚示范县区,将勇挑重担,力争在政府投入保障、债务化解、薪酬制度改革,以及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创新突破,为郑州医改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道路。
郑州将打造世界(中国)中医针灸中心
河南是中医药大省,省会郑州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2025年,郑州市将协同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建设,依托郑州市中医院建设世界(中国)中医针灸中心。按照“一年出新出彩、三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打造国际化的针灸临床医学研究和转化推广中心。
此外,郑州市还将加快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推动建设“1+6”开放式智慧共享中药房,打造郑州市中医药数智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推动国医大师等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培养“郑州市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10人,中医骨干人才100名、青苗人才200名。建成符合标准的中医馆60个、中医阁300个。
建设15家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全部达到紧密型标准
持续聚焦基层,巩固提升基层服务基础。2025年,郑州市将加快推进以金水区为代表的15家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抓实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按照会议要求,郑州市要抓好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打造惠济、上街、高新、经开4个医疗集团建设样板。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所有医共体全部达到紧密型标准,推进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医疗集团、市级医院向医共体派出3名以上专家常年驻守指导。在医共体、医疗集团铺设远程智能会诊系统,对基层开展在线业务帮扶指导。每个县市打造1~2所具备“五结合”服务功能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或加入基层家庭医生团队;为80岁以上签约老年人提供居家药学、护理等服务。
8个项目年内竣工投用,全市将新增床位2400张
据悉,2025年,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医院、市六院传染病综合救治楼等8个项目将竣工投用。届时全市将新增床位2400张。郑州市将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河南省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等3个项目开工,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等4个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完成国家批复3~5年建设目标;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区域远程会诊中心、信息共享+5G远程手术中心建设,确保项目医院全面竣工并顺利开业。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协同能力、加强医疗健康数据治理。着力打造“云诊疗、云家医、云平台、云医院、云服务”等智慧健康“五朵云”。落实“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动,发展智能健康管理、智能临床辅助诊断等应用场景。
力争各县(市)均设置1所老年病医院
鼓励引导更多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医院、康复护理机构,力争各县(市)均设置(挂牌)1所老年病医院。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85%以上。开展婴幼儿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每个区县(市)至少举办一所普惠托育机构,全市普惠托位占比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推动托幼一体化建设。推进卫健系统开办托育机构。
持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创建国家和省级妇幼特色专科,建设儿童友好医院、生育友好医院和省级妇幼健康区域医疗中心。开展儿童健康“五小”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产前和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等民生项目。
以国家“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为抓手,持续加强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儿科服务实现广泛覆盖,9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儿科服务。推动公立医院开展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服务,举办不少于100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化管理与治疗,加强精神卫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争取省级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