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5年2月10日投票表决产生郑州市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10项。
现予公告。
一、新增中小学学位2.07万个,加强校园安全建设
持续加大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全市新增中小学学位2.07万个。针对我市1981所幼儿园、143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0所高中教育阶段学校、13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消防设施和安保器材方面的不足,完善学校安防基础设施建设,预防和减少校园安全事件(故)发生。
二、新引进青年人才来郑留郑27万人以上,建设青年友好儿童友好城市
新引进青年人才来郑留郑27万人以上,分配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2万套(间),提供青年人才驿站床位不少于5000张。每个开发区、区县(市)打造不少于1个青年发展型街区,建设不少于1家平台型、枢纽型青年之家。建设儿童友好公园、医院、街区等单元100个,划设儿童友好斑马线不少于60条。实施50个“郑好有你·宝宝驿站”城市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提供育儿课堂、临时托管和入户指导等服务。为100个城乡社区选派家庭教育指导员,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指导服务。积极拓展托幼一体普惠托育服务,普惠托位占比达到90%以上,幼儿园托位达到3.5万个,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含公办幼儿园)托位不少于2万个。
三、新增城镇就业12.8万人,促进多层次充分就业
实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新增城镇就业1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8万人。持续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12万人以上。全市打造300家“零工客栈”,全天候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四、加大农村养老补短板力度,提升城乡普惠养老服务能力
为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推进10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50个村级示范性老年助餐服务站点。建成600个城市社区“银发顾问点”,“银发顾问员”达到700人。
五、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和生活补助
对全市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的残疾人提供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救助。对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
六、为45万名职工提供“工会二次医保”,做好劳动者服务保障
为2000余家基层工会约45万名职工,提供“工会二次医保”补贴。为生活困难职工、一线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一线技术工人等免费开展不少于4.5万人次的健康体检。全市900余家工会驿站、城市驿站融入网格化治理,为劳动者提供休息饮水、手机充电、取暖纳凉等系列便民服务,各类城市驿站达到2000家。居民小区“骑手码”全覆盖,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友好楼宇、友好商圈、友好街区达到70%以上。
七、完成临时用水改造6万户,提升供水供热保障能力
用三年时间全面解决主城区临时用水问题,2025年完成自备井用户水源切换6万户。新建改造供水管网40公里、供热管网30公里,全力推进郑州北部区域市政集中供热干线管网及配套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
八、开展城市道路畅通行动,推动交通便民惠民
新开公交线路10条,优化公交线路30条,新增地铁接驳线路20条,新增网约公交线路10条。对主城区200个主要路口实施信号配时优化、路口渠化改造,全力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开展绿色出行补贴活动,为全市职工提供公共交通补贴350万人次。全年新建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3000个。
九、新建(更新)体育场地设施200处以上,拓展居民休闲健身空间
培育打造50个“公园+”特色园,组织开展各类花展活动、文化活动等100场以上。新建(更新)体育场地设施200处以上,推动市体育馆等9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十、开展食品安全抽检5万批次,实现农产品快检全覆盖
强化食品安全抽检,全年开展食品安全抽检5万批次。完善配齐全市147家农产品市场智慧化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实现农产品入市快检全覆盖。
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主席团
202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