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坚持深化改革,推动经营主体量质齐升。稳步扩大市场监管领域制度型开放,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全面清理市场准入壁垒,实现“非禁即入”;积极探索“放权赋能”、优化外商企业服务流程,打造具有首创性、特色化的制度创新案例。到2025年底,力争新增经营主体10万户以上,民营经济占比稳定在97%以上,推动全市经营主体实现量质齐升。
坚持扩大内需,服务企业融资。将豫质贷、认证贷等信贷产品与“郑好融”平台进行嵌入耦合;加强重点消费领域标准研制10个以上,支撑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定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相关标准,提升国际化消费维权服务能力;强化涉企收费治理,推动降费减负政策落实落细。持续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培育,推动解决“个转企”难点问题。
坚持发展质量,规上企业实现首席质量官制度全覆盖。启动郑州市第十届市长质量奖评审;加强“美豫名品”培育;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2025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覆盖,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覆盖率达80%以上;加快布局5个省级质检中心、14个示范项目建设,服务带动我市检验检测机构集群发展。
坚持新质创新,有效商标注册量超78万件。按照目标,2025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5万件;2025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到8亿元;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坚持系统集成,信用规则关联应用率90%以上。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进监管工作与信用分级分类的深度融合;探索实施柔性监管模式,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实施“沙盒监管”,实现“无事不扰”,探索开展触发式监管,确保“有因必查”;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涉及底线安全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严格执法;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放心消费和线下无理由退换货承诺等维权网络建设。
坚持守牢安全底线,推进食品抽检5万批次。扎实推进食品抽检5万批次“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强化对全市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严管严控;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以及隐患排查系列活动;强化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