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用社会化养老纾解“黏小”症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出现关于“父母‘黏小’”话题的讨论。所谓“黏小”,是指人过中年的父母开始“反向依赖”,越来越黏着孩子,在情感上、心理上、身体上都依恋孩子,甚至干预孩子择业择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空巢老人队伍也在持续壮大,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呼唤“鹰还巢”,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黏小”症。

“黏小”症的形成,与当今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息息相关。初步测算,我国独生子女数量近2亿,最早一批出生的独生子女现在已过不惑之年,而他们的父母,都已是花甲老人。父母渐老,孩子还小,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赡养危机渐渐到来,尤其对“双独”的家庭来说,照料老人的压力更大。此外,不少独生子女面临着父母养老与自身发展的矛盾:长时间漂泊在外,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让父母忍受思念儿女的苦;待在父母身边又没有办法更好地发展事业、赚钱养家。于是空巢老人的情感空虚、生活不便,成为离家打拼的独生子女内心难以承受之重;“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小病不愿说,大病瞒着说”,也成为一些老人晚年生活的写照。

父母“黏小”、独生子女“压力山大”,折射出普遍性的养老难题。当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社会养老体系就应及时补强,这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合力配合,从政策、理念、规划等层面多管齐下。比如,大力发展普惠养老产业,积极布设各种层次和不同渠道的养老机构与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和护工管理机制,推广居家养老,探索建立“社区长者食堂+适老化活动场所+社康中心+家庭医生”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保障职工探亲假和护理假。父母们也要从根本上转变亲子观念,适时切断连接亲子两代人的“心理脐带”,尊重亲子之间权利与责任的边界,不把所有希望寄托到子女身上,学会独立自主地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纾解“黏小”症,社会化养老无疑是“最优解”。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不仅会让老年人提高生命质量、安享幸福晚年,也将更大限度地解放“独生代”和“新生代”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李晓玲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