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线上线下超800万人次参与 “黄河岸边话非遗” 开创非遗传播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 秦华)累计开展七期主题活动,联动线上线下超800万人次参与,直播点赞互动超70万人次……记者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获悉,“黄河岸边话非遗”系列活动自2024年9月启动以来,以沿黄九省(区)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为纽带,开创“直播+对话+体验”的非遗传播新模式,成为展现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重要窗口。

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秘书处、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沿黄九省 (区) 文化和旅游厅协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作为执行单位实施,旨在促进黄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和交流发展,加大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力度,持续加强区域合作与文化交流。

截至目前,活动已经邀请了来自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等7个省(区)的1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共计18位非遗传承人,做客河南非遗直播间,通过聚焦线上直播,辅以短视频传播和新闻报道等形式,开展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交流碰撞,充分展现了沿黄九省(自治区)非遗的时代魅力,有效推进了不同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与融合互鉴,带动了大批观众参与交流互动和传承传播,进一步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活动中,青海“花儿”与河南“信阳民歌”以歌会友,展现了黄河流域“音乐方言”的极强凝聚力;陕西“秦腔”与“河南坠子”跨省对唱,呈现了黄河两岸戏剧曲艺的融合创新典范;四川“蜀绣”与河南“汴绣”争相秀艺,织就了黄河两岸的锦绣山河;宁夏“泥塑”与河南“泥咕咕”抟土传情,诉说了匠人们对泥塑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甘肃“庆阳香包”与河南“香包”倾情相遇,掀起了黄河儿女的童年“回忆杀”;内蒙古“巴林左旗皮影戏”与河南“皮影戏”光影舞动,交织出一方幕布后的光影传奇;豫见“浚县正月古庙会”直播上线,更是将热闹的年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黄河岸边话非遗”系列活动自启动以来,已累计开展七期主题活动,联动线上线下超800万人次参与,直播点赞互动超70万人次。接下来,直播活动将以黄河文化为纽带,持续发力,继续邀请陕西、山东等地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做客河南非遗直播间,并对河南省的太极拳、豫剧、钧瓷等项目进行直播展示,让非遗之光点亮中华文化的璀璨长河。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