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是涵盖全产业链的立体化产业结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强劲发展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司富春认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畅通中医药产业国内大循环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保障高质量民生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如何畅通中医药产业国内大循环发展路径?司富春认为,要将中医药产业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合理规划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生产企业以及中医医疗机构的空间分布。要完善中医药产业供需大循环,进一步拓宽中医药产业整体容量和涵盖领域,推动中医药产业与大健康产业交叉融合,不断拓展延伸产业范围,鼓励发展衍生及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推动中医药产业资源要素整合与循环流动,打造具有地方核心竞争力的中医药特色产业群,扶持一批创新驱动、行业领先、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企业。促进中医药产业产学研用良性循环,建立中医药产学研“资源库”,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持”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
本报记者 董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