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体新闻 PDF版阅读

“商都沙龙”解码 汉字中的母子情深

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 文/图)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诗经·小雅·蓼莪》中一句“母兮鞠我”,可见古人对“母亲”养育子女的歌颂;再到人尽皆知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更是道尽深沉的母爱。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商人就已经在用最朴素的线条,将“母亲”的形象凝练成永恒的符号……3月8日正值国际劳动妇女节,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新一期“商都沙龙”活动,邀请郑州大学教授刘风华通过溯源母、子旁的汉字,带领观众在甲骨文的方寸之间,探寻中华文明中绵延千年的亲情密码,解码隐藏在汉字中的母子情深。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其直观的象形表达和原始的线条美感,吸引了近百年来无数学者投身破译工作。此次“商都沙龙”中,参与者纷纷为甲骨文所展现的生动造型与凝练笔触所折服。“这个字的笔画象征着母亲的哺育,跪坐身形传递谦和与奉献……这就是甲骨文‘母’字。”甲骨文“母”字从“女”字的基础上延伸而来,而后从“母”到“子”,从“孕”到“保”,参与者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甲骨文,串联起商代社会的育儿智慧与教育理念。“商代有这样一位重要的女性,她的名字多次出现在甲骨文中。她既是率军征伐的女将,也是养育子女的母亲……”还未等刘风华介绍完,不少人便脱口而出:“是商代女将军妇好。”无论是军事、祭祀,还是生育、健康,商代人用一片片甲骨,事无巨细地记录了妇好的家国大爱和女性力量。

岁月流转,情感绵延?,从甲骨文到楷书,“安”“好”“敏”等文字演变至今,仍在用美好的笔画赞美着女性的伟大。沙龙互动环节,现场进行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甲骨文魔方竞速赛(如图)。人们手中不停转动着魔方,组合成甲骨文的词语。孩子们眼神专注而坚毅,大人们也不甘示弱,每一次精准的扭转都是智慧的交锋。福乐长寿、敏而好学、吉祥安康……参与者逐个展示着复原后的魔方文字。“孩子现在对甲骨文特别感兴趣,通过这几次沙龙,已经能认出三十几个甲骨文字了。”冯女士和她的孩子是沙龙的老成员了,沙龙结束后,她又感慨道:“原来汉字里早就刻下了‘为母则刚’的基因。”

据了解,“商都沙龙”是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倾情打造的文化解读惠民品牌,致力于通过轻松且开放的文化互动形式,让文物从展柜走进生活,为公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更丰富便捷的学习资源,用心、用情触摸到有温度的中华文明。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