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感受乡村新脉动 种植户的草莓味生活 ——“中国草莓之乡”中牟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

种植户捧着新鲜草莓笑逐颜开

本报记者 武建玲 卢文军 文/图

开栏的话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如何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部署落到实处,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拓展农业农村多重功能,丰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本报今起推出【感受乡村“新”脉动】系列报道,聚焦郑州各县(市)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塑造乡村经济新动能,开拓乡村发展新空间的有益探索,敬请关注。

眼下,正是草莓采摘的季节。

在中牟新区姚家镇小胡村,“夫妻档”种植户胡玉杰、王玉桃正在大棚里采摘草莓。翠绿的叶子下面,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玛瑙”缀满田间垄埂。胡玉杰摘了两颗草莓递给游客:“快尝尝,酸甜可口,多吃几颗也不上火。”

“草莓个头大、果形好,闻起来好香啊。”“尝一口红彤彤的草莓,香甜味儿让人沉醉。”游客尽享采摘品尝的乐趣。

胡玉杰今年63岁,和妻子王玉桃养育了一双儿女。今年他们家一共管理了12个草莓大棚。“近三年的收入,粗略估计超过百万没问题!”胡玉杰一脸笑容。

技术支撑 挺起产业脊梁

中牟的草莓种植始于1999年,经过20多年发展,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群众买苗、育苗方面的问题愈发凸显。“以前我们要么自己育苗,要么去韩寺南岗买苗,或者购买外地的苗。外地苗不仅价格贵,品质还不好把控,后续种植要是出现啥问题,那可就麻烦了。”有种植户告诉记者。

(下转二版)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