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让就业政策组合拳见实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大局,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过去一年,我国稳就业成效可圈可点。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14亿多人口的大国能保持就业稳定,非常不容易。沉甸甸的实绩,彰显中国经济强大韧性,提振发展信心。

不过,还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计达1222万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凸显。有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有一些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比如,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服务人员比较缺乏。

直面难点、关切点,立足新变化、新趋势,政府工作报告打出政策“组合拳”。稳定存量,“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拓展增量,“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升质量,“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一系列措施将有效激发就业新活力。

就业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创造200多万个就业岗位。经济“蛋糕”做大了,经营主体活跃了,就业自然更稳定。这就需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以产业带动就业,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比如,天津今年将聚焦企业稳岗扩岗、重点群体帮扶、创业扶持等关键领域,推出9个专项计划,护航高质量充分就业。

重点群体是就业的基本盘,稳住重点群体,就牵住了就业的“牛鼻子”。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报告提出“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服务,促进脱贫人口、农民工就业,强化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

近年来,从拓展就业岗位到发放生活补贴,再到降低青年人才落户门槛、提供阶段性的免费住宿,各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就业的政策举措。比如,在河南省许昌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了“冲刺开门红”专场招聘活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社部门创新打造“就近帮”数字就业平台,广泛收录用工及求职需求。这些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精准对接人才需求、打通就业创业堵点,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稳则人心安,就业稳则信心足。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多方合力、齐心协力,一定能办好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 毛同辉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