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牢记领袖嘱托

践行省委要求【习风携暖意

本报记者 李娜 杨丽萍 杨柳 李晓光 实习生 沈馨妍

清晨的新郑市辛店镇东土桥村,薄雾还未散尽,村民李明杰推开院门时愣住了:泥泞的宅前路已变成平整的硬化路面,施工队正做最后的收尾——24小时前,他刚向巡查的网格员尚亚秋反映过出行难题。

这场“家门口的蝶变”,折射着郑州特大城市治理的深层变革——当22.1万名网格员穿行于4.7万个城市“微网格”,当AI大模型与民生诉求实时碰撞,郑州正以“党建+网格+大数据”的创新实践,书写特大城市治理的崭新篇章。

数智底座 重构城市治理的神经脉络

在郑州的治理版图上,市域土地被编织成精密网格:街道(乡镇)、社区(村)、小区(楼院)分别建立起一、二、三级网格,如同精密的齿轮,相互咬合,协同运转。每个微网格精准覆盖50至70户居民,确保2小时内完成入户排查,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城市肌理,确保服务无死角。在高铁东站、CBD等重点区域,专属网格如坚固的堡垒,守护着城市的关键节点。

走进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入目的蓝色大屏实时跳动着城市“生命体征”数据。通过“四网融合”工程,郑州市域政务网、视联网、物联网与基层治理网的数据洪流在此交会,构建起覆盖215个一级网格、3530个二级网格、19582个三级网格、47188个微网格和4835个专属网格的立体感知体系,让郑州的城市治理实现了从“盲人摸象”到“全息透视”的转变,可实现全域指令10秒触达。

以CBD专属网格为例,该网格下辖会展中心、千禧广场、艺术中心、如意湖等,人员流动量大、情况复杂。通过推动公安、交警、政法等职能部门人员下沉网格,加强智能感知、电子围栏、音柱广播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联合指挥、各方协同,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多模式转换、数据全方位赋能的专属网格治理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治理难问题,城市会客厅始终井然有序。

纵观全域,郑州正加快建设“大综合一体化”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努力开创一格管全面、一屏观全域、一网统全局、一线通上下、一键全处理、一融促创新、一制保安全的“七个一”数智治理新格局。

高效协同 解决民生“急难愁盼”

在郑州的基层治理实践中,每一个民生问题的解决,都是一次高效协同的生动演绎。

近日,郑东新区绿城百合社区一居民通过“郑好拍”平台,反映楼上噪音长期扰民,已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如意湖办事处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迅速响应,(下转二版)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2025-07-19,11477| 2025-07-18,11470| 2025-07-17,11462| 2025-07-16,11454| 2025-07-15,11446| 2025-07-14,11438| 2025-07-13,11434| 2025-07-12,11430|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