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调味品花椒成“硬菜” |
本报记者 谢庆 文/图
这几年,在巩义不少饭店,都会有一道当地特色美食——烧饼夹花椒,通常作为调味品的花椒在这里成为一道“硬菜”。清香扑鼻的美食,也让青花椒发展成巩义的一个特色富民产业。
每年5月初采摘青花椒的时节,步入巩义市涉村镇的青山翠谷,万亩花椒林随风起伏,空气中飘散的阵阵“椒香”,诉说着一颗颗“金豆豆”的精彩故事。该镇西沟村以花椒产业为核心,构建起“种植+加工+旅游”的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驱动乡村振兴的道路。
从荒山到“金山”
涉村镇地处巩义南部深山区,土地贫瘠,传统农业难成规模。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瞄准耐旱、经济效益高的花椒产业,启动“万亩花椒基地”建设计划。通过流转荒地、荒坡,在西沟、南庄等11个行政村连片种植花椒3000余亩。其中,西沟村围绕鲜花椒,与河南一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与农户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种植花椒,稳定建立“双绑”机制,土地流转面积达386亩,占全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40%以上。
“花椒耐旱、管理成本低,非常适合我们这儿。我们家种植了3亩,一年能赚四五千块哩!”西沟村村民翟书本说。
从田间到餐桌
产业规模化仅是第一步,如何提升附加值?
涉村镇以“椒”为媒,推动三产融合。
西沟村原党总支书记王西争和家人率先探索。其妻子不经意将青花椒炒制夹馍,意外走红成网红美食,由此衍生出农家乐、花椒酱、调味料等产品。
据了解,这种可以直接食用的花椒每年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可以采摘,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再采摘的花椒便失去了鲜食青花椒的口感和功效,所以每年的采摘时节都有严格的控制。
涉村镇西沟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开展党企联建,通过“合作社+企业”“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