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他说,演出队伍70多人,不少人第一次外出参演,不嘱咐到位可不行。
在无锡梅园,中原豪迈邂逅江南温婉。从除夕到正月初五,每天3场北狮表演成为游园活动“主打歌”。方寸高台,翻滚腾跃,雄狮贺岁。“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来自黄帝故里的北狮,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着机敏警觉,利落的大甩头彰显着威武霸气。
干一行爱一行,舞狮也不例外。80后宋鹏浩和王一凡,一个狮尾一个狮头,配合默契,动作娴熟。他们的绝技高空“立狮拱手”——狮尾掐起狮头高高举起,是整场表演的高潮,让无锡观众印象深刻。两人从小喜爱这项运动,如今虽然常年在天津打工,只要村里有演出,立即乘飞机赶回参演。
“十里铺舞狮为北狮代表,在十几米高的架子与绳子上表演,通常需要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参与,场面宏大,惊险刺激,观赏性强。”62岁的赵三宾是十里铺村舞狮会负责人。他说,舞狮在村里已传承数百年,每逢重大节庆,“十里铺狮子”是禹州、长葛、新密、新郑等地乡亲年节活动的响亮品牌。
十里铺舞狮为北派高架舞狮代表,通向舞台中心的绳索最少一架,最多八架,狮头狮尾两人与不同装扮的引路者3人一组,从不同方向沿绳舞向最高处。村民赵小尧和赵小龙分别擅于装扮孙悟空和媒婆,表演滑稽幽默的动作,赢得观者阵阵欢笑。
走进十里铺村舞狮训练基地,舞狮道具、乐器、图片、表演模型丰富齐全。村里每周组织舞狮训练,全村数百人掌握舞狮表演多项技能。关公大刀是村民史东辉的长项,他不仅在平地上耍得行云流水,即使站在数米高的两根麻绳上,依然动作自如。
100个俯卧撑、5个360度单杠回旋。完成每天的功课,赵新建大气都不喘。70岁的他肩宽体壮,动作敏捷。作为舞狮合作社骨干成员,江南演出必然少不了他。“十几岁就跟村里老人学,鼓、铙、锣等乐器都练过。一场演出1个小时,十几斤的铙镲连续演奏,身上没劲儿根本不行。”
如何让舞狮成为产业,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实现富民增收?2021年,十里铺村成立同庆舞狮文化合作社,上至七旬老人,下至10岁学童,村里200多名舞狮爱好者成为社员。舞狮排练成为村民日常活动,喝酒打牌、争论是非的村民越来越少。
合作社还在新郑市、郑州市多次比赛中获奖,去年又喜获全国龙狮大赛一等奖。2021年至今,舞狮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增收数十万元,合作社成员平均年增收数千元。
无锡首演为新郑舞狮产业赢得新商机。今年春节后举行的新郑市三级干部会议明确提出,支持舞狮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要求确保每场演出安全第一、万无一失。新郑市文旅部门也正在酝酿具体举措,力争借助舞狮带热乡村古会,增加农民收入,提振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