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一水相牵 一脉情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为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提供)

(上接一版)2010年因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到荥阳市李山村。刚到新家时,他也曾为如何安身立命发愁。后来发现家乡的丹江鱼很受欢迎,他就开起了专营丹江鱼的餐馆。“郑州这边的经济条件好、客流量大,生意不错。”他边忙活边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目前,李山村共有农家餐馆14家,日均接待500余人,节假日期间,日均接待最高可达2000人,餐饮业已成为李山村的特色产业。李山村还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种植优质林果;建成温室大棚13座,发展草莓、火龙果、葡萄等种植项目。该村人均年收入近两万元。

不仅要收入增,还要环境美。

李山村还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林果化、宅间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示范点建设,合理利用宅旁、水旁、路旁、村旁等空间资源,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美化居住环境,打造自然淳朴的乡村风貌。

如今,走进李山村,开窗见花、出门见绿、抬头见果、处处见林的景观效果已经初显。

多年来,郑州市坚持 “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持续对移民村集体发展进行帮扶,通过项目扶持、实用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指导、招商引资等措施,由输血到造血,多方面促进移民生产发展和社会融入。

郑东新区豫兴路街道办事处姚湾村是区级文明村,也是美丽乡村试点村。该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移民村的产业发展融合,着力打造城市近郊休闲观光产业链。该村村民姚任波说:“我们移民村属于郑州市辖区,我们也是郑州人了。乡亲们在附近打工非常方便,政府的帮扶政策可好,道路、公交、绿化、路灯啥的也都整得可得劲,我们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如今,郑州市移民村的村集体年收入高的已达100万元。移民群众不仅有了薪资收入、土地流转收入,还有了年底分红。郑州市丹江口库区移民人均收入也由2011年搬迁时的4300元增加到2020年的约18500元,移民村生产生活设施进一步完善提升,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此心安处是吾乡。移民在郑州已经扎下了根,过上了好日子。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