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我把郑州画给你看系列报道 万水千山 独钟嵩岳 ——画家封曙光笔下的嵩山“会说话”

创作中的封曙光

本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曹馨予 文/图

开栏的话

绘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当下的郑州,有着一群或生长于此,或以此为创作对象的画家,他们记录城市变迁、传承文化记忆,以独特的视角和不同的艺术手法展现郑州之美,为推动文旅发展、助力文化产业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报今起推出“我把郑州画给你看”系列报道,通过记者与画家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展现画家的作品特色和艺术价值,带领广大读者从绘画的角度,认识郑州、爱上郑州。

山河为卷,泼墨成诗。翻开郑州的画卷,墨色浓淡中,定然留有封曙光与嵩山对话的痕迹。

封曙光的画作,是写给嵩山的情书,也是写给中原文化的长诗。他说:“画家终会老去,但山还在那里。我的笔墨若能留下嵩山的一缕魂,便不枉此生。”

嵩山不语,却以千峰万壑镌刻华夏文明的密码;笔墨无声,终借一纸丹青将中原的风采传向四海。

初遇嵩山:一场深深结缘的相逢

中原腹地,天地之中。郑州西南隅,嵩山沉默矗立,如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将华夏文明的密码藏于褶皱的岩层与苍翠的松柏之间。1980年初秋,年轻的封曙光第一次从洛阳来此,远眺嵩山。轩辕关外,云气氤氲,山影如墨,横浮天际。那时的他未曾想到,后半生将与这座山深深结缘。

30年后,2011年的一个秋日黄昏,封曙光从嵩阳书院踱步而出。细雨初歇,石阶湿滑,溪水在林间低吟。他穿过密林,踏过石桥,忽见暮色中的山径蜿蜒而上,古木参天,枝如铁铸,叶如泼墨。行至半山,云海自林端翻涌,太室山主峰峻极峰破雾而出,直抵苍穹。(下转二版)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