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承一脉,万姓共寻源。三月初三,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郑州新郑黄帝故里如期举行。海内外中华儿女相聚在具茨山下、双洎河畔,共缅始祖功业,共祈民族复兴。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报道大典盛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凤凰卫视、河南卫视以及省内各地市广播电视台及所属县级融媒体中心并机直播;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光明网,中国日报、中国网、环球网Facebook账号,顶端、大象、正观等媒体,以及今日头条、抖音、新浪微博、百度、腾讯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引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热烈反响。
慎终追远 恭拜先祖
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不是史书上的几行墨迹,而是无数先民在黄河畔播种、在洛水边铸鼎、在中原大地上一砖一瓦垒起的奇迹。
黄帝率领先民开辟鸿蒙、统合九州,播谷植桑、创文演历,兴医定律、造车制衣,引燃部落融合、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火种,点亮了中华文明的曙光,成为璀璨多彩中华文明的历史起点。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黄帝文化蕴含着丰富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品格,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慎终追远,恭拜先祖,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主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月三,拜轩辕”,肇始春秋,绵延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其完备的礼仪规制、庄重的恭拜氛围、厚重的文化内涵、周密的组织安排、同频的全球共拜、广泛的传播影响,成为全球华人世界具有影响力和标志性的重要文化名片,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文化纽带和精神基因。
黄帝不仅是文化记忆的符号,更是中华儿女叩问文明源头的时空坐标。“从历史学角度看,黄帝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从考古学角度看,一系列考古发现实证黄帝时代是一个文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代。”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既是今年拜祖大典的评论嘉宾,也是“祈福中华”仪程的嘉宾。他说,连年成功举办拜祖大典,黄帝故里已成为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
火种接续 文明传承
一年一度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既是中华儿女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
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保持典礼九项仪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变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文化内涵,呼应时代强音。 (下转二版)
本报记者 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