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我把郑州画给你看系列报道

郭建明在创作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秦华

2024年底,70后画家郭建明收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证书,他历时半年多创作的《西藏和平解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陈列并收藏;今年年初在郑州美术馆(瑞达路馆)举办的“河南省人物画作品展”中,郭建明创作的《人物》等多件作品作为评委作品亮相,画作中墨彩交融,时代的印记和喷薄的生命呼之欲出,令人深受感染。

河南省书画院专职画家、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秘书长郭建明,生于湖北,成长于中原,成就于郑州。30年艺术之路,佳作频出,屡获奖项,是河南水墨人物画的中坚力量。

郑州是第二故乡

18岁那年,郭建明离乡到河南参军,之后在郑州工作了近30年,郑州早已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专业人物画艺术起步、成就的地方。这里朴实的人们、厚重的文化,是他画笔下的主角。

说起与郑州的缘分,郭建明感慨万千:“我曾经担任郑州歌舞剧院舞剧《风中少林》的舞台美术师,参与、见证了这部舞剧从筹备孕育到初立舞台的关键过程,那一年多时间里,常常跟随剧组东奔西走,白天要设计舞台美术、制作道具,晚上要进行舞台搭建,每天异常辛苦忙碌,却又非常兴奋充实。”回忆起在郑州歌舞剧院工作的这一年多时光,郭建明仍记忆犹新。后来,郭建明被调入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开始了他专业绘画的生涯,在那里度过了18年时光,直至2021年调入河南省书画院。

“郑州历史文化名人众多,人民勤劳善良,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是这片土地最亮丽的名片。”郭建明说,一方面,他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鲜活的人物素材,创作了取材于《唐宫夜宴》的《行走河南》、展现郑州科研实力的《科创高地》、聚焦绿城百姓生活的《街头巷尾》《回家》;另一方面,他从厚重历史中汲取灵感,创作了《二七大罢工》等作品,聚焦郑州历史文化名人列子,并以其寓言故事为蓝本,与马国强、袁汝波共同创作了《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作品。

生动记录时代日新月异

为人民遣情抒怀,为时代传神写照,通过描绘人物的精神状态、聚焦普通民众生活场景,深情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艺术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生动记录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人物画的精髓所在,也是郭建明一直努力的方向。(下转二版)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2025-03-21,10636| 2025-03-20,10624| 2025-03-19,10616| 2025-03-18,10608| 2025-03-17,10600| 2025-03-16,10596| 2025-03-15,10592| 2025-03-14,10584| 2025-03-13,10572| 2025-03-12,10564| 2025-03-11,10556| 2025-03-10,10548| 2025-03-09,10544| 2025-03-08,10536| 2025-03-07,10528| 2025-03-06,10516| 2025-03-05,1050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