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纵观郭建明的画作,你一定会被其中洋溢的时代风华、怒放的生命温度所打动——《向光而行》中,一群采掘光明的矿工,虽然煤渍布满衣物,却仍笑着向光而行;《西藏和平解放》《百年马街书会》中,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得以群像式展现,和平之光、正义之声、阳刚之气充盈欲出;《二七大罢工》《愚公移山》中,构图取景别出心裁,笔墨间蕴含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他笔下的矿工、民工、文人志士以及历史名人等,无不饱含着生命的礼赞。
“对于画家来说,技法固然重要,但深入体察生活、扎根于人民群众中,也同样重要。”郭建明说,他重写生、尚写实,曾几度走西北宁夏新疆大漠、进西南巴蜀云贵高原去绘画写生,感受每一处风土人情;也曾多次深入煤矿,下到几百米的深井巷道与“煤汉子”攀谈;还曾和藏族同胞一起,在雪域圣山共同感受生活浸润。“我要用最真实、最生动的形象去打动观众。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捕捉到新鲜的第一手资料、画面才能永远鲜活。”
光阴荏苒,朝来暮去,多年沉浸式的实地写生,磨砺了郭建明的艺术表现力,随着一批批新作的不断产出,他的画风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温厚质朴、寓古于新、形神俱佳的写意人物画风。《街头巷尾》《行走河南》《家园》《高原母亲》《春暖高原》等一幅幅画作从他的笔下次第而出,人们总会被画中浓厚的笔墨、灵动的线条、新颖的构图所吸引,也会被人物朴实的情感、富有意味的细节所打动。
在艺术之路上跋涉从未停歇
郭建明曾先后深造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经历过长期严格而全面的绘画专业训练。多年来,他一边从中国传统人物画中汲取营养,一边在中西融汇的现当代绘画中创新求变,对人物的形象刻画、内心表达进行了大胆尝试,一步步成长为“中原画风”的代表性画家之一,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国家级展览,荣膺不少奖项。
“郭建明的人物画耐看、耐品、耐读,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厚实、真实、扎实。”著名画家马国强如此评价郭建明的作品,“他的绘画风格朴实中正;思想蕴蓄深厚,不断汲取民族绘画精神及古代经典作品营养;作品抒写时代,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注入时代气息;积极拥抱生活,为天下苍生写真传神,为人民大众泼墨敷彩。这种‘中正、传统、创新、生活’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正是‘中原画风’的真实体现。”
虽然成就斐然,也受到了画坛名家的肯定,但郭建明仍然对自己不够满意。
“在创作中,尤其是现实主义创作,如果过于强调写实,过于强调‘像’,那往往艺术性会打折扣,如何平衡写实与艺术,如何真实地表达客观对象,画出来的是有血有肉的、有温度的‘人’,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郭建明说,多年的创作中,他也许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技术方面有一定突破,但艺无止境,他总觉得自己的进步速度还不够快。
这些年来,郭建明在不断的摸索探寻中苦苦找寻着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相较于其他画种,人物画难度较大,造型难、技法难,在感染人上比较难。优秀的画作绝不是画家‘信笔由缰’的结果,而是要经历运笔前的构思、查资料,以及创作时的调整、修改、挖补等过程。”郭建明说,创作的过程是既辛苦又幸福,当脑海中的画作一点点呈现在面前,那种快乐妙不可言。当然,也会有全力以赴了也难以呈现脑海中画面的时候,这时沮丧是难免的,但自己也珍惜每一次痛苦中的成长。
作为一名学院派画家,郭建明创作大幅人物画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大幅画作对重大题材的表现往往更充分,艺术冲击力更强。”接下来,他将更多着墨于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借助美术作品将当代中国的发展成果、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为这个时代留下丰厚的视觉形象与精神印记。此外,他还计划将已经创作完成的作品系统归纳梳理,在未来两年内推出以河南、郑州的历史和现代大事件为主题的系列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