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周 娟 整 理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市立足“一米高度”儿童视角,围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个友好”,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
3月30日,郑州市第二届儿童友好观察团宣告成立,35名观察团成员接过聘书,经过履职培训正式“上岗”。对于即将开启的全新探索之旅,孩子们满怀期待。那么,要如何做好儿童友好城市的“宣传员”“观察员”和“建设者”呢?对于这个问题,观察团成员纷纷表示,会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勇敢献计献策,为郑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贡献儿童智慧。
魏子栩:双手捧着儿童友好观察团红红的聘书,心情很激动,这是一份光荣的责任和使命。这将为我的成长道路,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整个观察团,我年龄最小,是名副其实的“小小观察员”,但这并不会让我的责任大打折扣,我也会和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观察城市发展、调研城市建设、倾听儿童心声、提交观察报告、传播儿童友好理念、追踪儿童友好政策落地。我相信我也能发挥“大大影响力”。
陈劲宇:很开心能成为儿童友好观察团的一员。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如何能让我们采访的对象喜欢上我们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上的第一堂课!我们学校一直在做项目化学习,履职培训的内容与我们的项目学习很像,这些学习和比赛的经验,再加上观察团履职培训,我更加有信心做好一名合格的城市观察员。我会团结所有的团队成员勇敢发声,让更多的儿童关注并关爱我们的城市。
熊芸溪:当红色的儿童友好观察团聘书被郑重地递到我手中时,绸缎般光滑的封面泛着微光。从此,我又多了一重身份,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关于“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履职培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作为新晋观察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计划用“三色笔记录法”开展采访:黑色记录客观现象,红色标注安全隐患,绿色写下改进建议。儿童友好不是成年人单方面的给予,而是需要我们共同参与的双向奔赴。我要用更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用更自信的声音去表达。这份聘书,是终点更是起点——它见证着我从“被保护者”成长为“建设者”的珍贵蜕变。
刘桉睿:很荣幸入选郑州市第二届儿童友好观察团。活动中,我知道了儿童友好观察团对郑州的影响,我要向第一届儿童友好观察团的哥哥姐姐学习。履职培训中,我知道了“黄金三问”和当采访被拒绝时该怎么做等。我感受到了“一米高度,郑州温度”重要意义。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能和大家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杨歆桐:加入儿童友好观察团,让我触摸到儿童友好四个字背后的重量,使我懂得真正的城市童话不是堆砌糖果色,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钢筋森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这份聘书引领我,用责任为童心导航,用创意的火花融化成人世界的固化思维,原来我们不仅是城市的体验者,更是未来蓝图的执笔人。
聂嘉怡:“一米高度,郑州温度”。作为一名儿童友好观察团成员,拿到聘书的那一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深刻体会到,儿童不仅是城市的未来,更是城市的建设者。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就会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今后,我会与大家共同协作,创建美好城市,创建美好未来。
何思贤:当得知自己入选郑州市第二届儿童友好观察团时,我兴奋不已。履职培训中,我了解到观察团的重要意义,它让我们儿童有机会参与城市建设,表达自己的需求。从校园到社区,从街道到公园,我期待与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交流,互相启发,用心去发现,用智慧去思考,为打造更美好的儿童友好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偲懿:加入儿童友好观察团,我认识了更多的好朋友。通过履职培训,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和沟通技巧。在竞选团长和副团长的时候,我看到了观察团的同学们非常自信。希望我们以后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儿童友好观察团的活动,履行“一米高度,郑州温度”的信念,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好,更友好。
曹雅馨:通过履职培训,我了解到,我们将承担起为这个城市发声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像小小“侦探”一样,去观察城市里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公园里的卫生情况、马路上的交通秩序等。我想,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儿童友好观察员,为这个城市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宋美谕:作为儿童友好观察团的一员,“上岗”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城市认知之窗。当听到“我们不仅是城市使用者,更是设计师”这句话时,我的内心仿佛被点亮了。老师告诉我们,观察需要带着思考的深度——从发现“哪里不足”到追问“为何存在”,再到构思“如何改进”,这不仅是调研方法,更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思维路径。我期待与团员们携手,用童真“一米高度”的视角为郑州描绘更温暖的图景。
袁梓铭:成为儿童友好观察团成员,为我打开了一扇面向儿童的大门,儿童也是城市建设重要的一分子,儿童友好刻不容缓。虽然我们年龄小,但是我们也要在社会生活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儿童争取一席之地。让我们以儿童的身份,让郑州变得更美好。
魏杍萱:作为连任成员,我深刻体会到儿童观察团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未来,我将和伙伴们走进社区、学校、公共场所,用儿童的眼睛发现城市中的不完美,用儿童的语言传递真实的需求。就像履职培训现场老师所说:“我们的每一次观察,都是为城市更美好注入温暖的童心力。”期待在任期内,能为建设更友好的郑州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座城市快乐成长。我期待着,与团队一起为郑州儿童创造更多温馨、安全、充满梦想的成长空间,让郑州成为处处有温度的城市。
王晨煦:当聘书递到我手中时,我仿佛看见了一扇通往城市治理新世界的大门。一系列从儿童角度出发,对城市的美好改造案例让我深受触动——原来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成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我将用“一米高度”的视角记录社区公园的健身器材是否安全、地铁站的无障碍通道是否畅通,把观察团的议事平台变成童言无忌的发声场。就像主题曲《向未来奔跑》中唱的那样,我们要用好奇心点亮城市,用责任感守护成长,让“郑小童、郑小友”的卡通形象不仅成为城市logo,更成为每个孩子心中“梦想成真”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