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我把郑州画给你看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在你的印象里,“最早的郑州”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对以考古融合跨界水墨艺术创作的开创者、画家赵曼来说,她画笔下的郑州,已穿梭时光,走向华夏文明的肇始、大河奔流的洪荒。

活化文物

再现历史于宣纸画卷

“你看这两个罐体连在一起的‘彩陶双联壶’,在博物馆里看起来好像很不起眼,但它极有可能是5300年前部落结盟的见证,也有可能是两个部族‘联姻’的重要信物。”拿起画册,赵曼指着一幅名叫《双联同心》的作品说。不谈构图、不说色彩、不讲技法,直奔着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彩陶双连壶”而去,仿佛自己不再是一位画家,而是一位资深博物馆讲解员。

“天地中·河之南”是赵曼创作的考古系列组画的第一季系列作品,六幅取材于郑州大河村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西山遗址的作品,用水墨写意的表现形式,融入画家对历史的感悟,还原千年前生存繁衍于郑州地区先民的生活场景,展现裴李岗、仰韶文化的深厚底蕴。2020年12月30日,这组考古水墨画作在郑州美术馆(瑞达分馆)展出,深受业界好评。

自此,赵曼似乎从闻名遐迩的人物画家,转向了考古绘画主题。路过商城遗址的简介石碑,她会像游客一样驻足细看;当创作遇见瓶颈,她会从考古大家和中外历史学者的论文中汲取知识再去实地调研。(下转四版)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2025-03-21,10636| 2025-03-20,10624| 2025-03-19,10616| 2025-03-18,10608| 2025-03-17,10600| 2025-03-16,10596| 2025-03-15,10592| 2025-03-14,10584| 2025-03-13,10572| 2025-03-12,10564| 2025-03-11,10556| 2025-03-10,10548| 2025-03-09,10544| 2025-03-08,1053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