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我把郑州画给你看系列报道

马刚把乡愁蕴藏进画作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图

古往今来,故乡一直都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情感的寄托。杜甫执拗地认为“月是故乡明”、宋之问说“近乡情更怯”;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蓉的乡愁化作一支清远的笛……而出生于荥阳的画家马刚,则把纯净的乡愁蕴藏进那一幅幅表白着故乡的画作。

马刚画笔下的黄河、草垛、柿子,是他写给郑州的一封封情书,也是一张张展现郑州、推介郑州的名片。他也通过色彩和构图,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独特的理解和珍贵的生命体验。

把郑州糅进颜料里

用脚步丈量黄河,只为找到心中最理想的视角;在画布前一坐半晌,只为一道线条的轮廓——短视频充斥网络、快节奏生活的时代,马刚的画作里则有一种难得的“静”。

“大家都知道郑州地处中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黄河在这里‘拐弯’,孕育了仰韶文化、商都遗址,作为农业大省的省会,郑州蕴藏着中国农业文明的密码。我画的黄河、麦垛、柿子等,都是中原的基因符号。”谈起自己的创作对象,马刚带着对故乡的深情一一讲述:黄河代表生生不息的力量,麦垛是农耕文明的纪念碑,而柿子树则象征着这片土地坚韧的生命力,“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而郑州代表着厚重的中原文化,这是郑州的骄傲。”他坚持用写实主义笔触描绘黄河、中原麦垛与古都烟火,用绘画构建“郑州”的另一种艺术注脚。(下转二版)

2025-04-16,10808| 2025-04-15,10800|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2025-03-21,10636| 2025-03-20,10624| 2025-03-19,10616| 2025-03-18,10608| 2025-03-17,10600| 2025-03-16,1059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