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盼盼)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清明小长假期间,郑州科技馆累计接待观众3.9万人次,推出科普活动54场,通过趣味互动、主题展览等形式,让公众在春日的科学探索中,感受科学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魅力。
“踏青寻故里,风起正清明。”今年清明节,郑州科技馆打破传统科普边界,将节气民俗与科学原理巧妙结合。带着孩子来科技馆的刘女士就被传统文化与科技艺术的沉浸体验所吸引。在《清时·科韵》主题展区,郑州科技馆借助液氮开展白云实验、制作寒食,以趣味开花实验展现自然现象,揭秘背后科学原理。“清明绘春画纸鸢”活动中,孩子们以画笔为引,在纸鸢上勾勒春日。辅导员带领孩子们了解清明的习俗,讲解纸鸢飞行原理,让孩子们触摸科学,体验传统习俗。这场活动将民俗与科学相融,为孩子们带来知识与欢乐。刘女士表示:“孩子一边做风筝,一边学物理知识,这种体验比单纯游玩更有意义。”
此外,馆内还策划了科学实验与传统节日的创意碰撞、自然探索与生态科普的深度结合等主题活动,创新主题将清明节传统元素与科学实验相结合,通过科普讲解、实验演示、互动体验和知识问答等环节相互配合,从理论到实践,引导观众从科学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文化。
在“摇晃实验室”感受地球律动,用陶土捏塑清明春色,在“化石探秘”中对话远古,于“创新工坊”巧手制新,从“维C大揭秘”认知健康,到AI世界触摸未来。“郑州科技馆多样活动以趣味实验和动手实践的方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同时融入传统文化与科技知识,让小朋友们在这里学习到不一样的科学知识,探知不一样的科学世界,感受到科学的魅力。”郑州科技馆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