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一所市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夜校,需要关注哪些要点?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学点位搭建?对于广大学员而言,满足他们对艺术生活的追求与知识技能的需要,是一所夜校成功与否的“核心竞争力”。在今年开设的夜校课程中,从与时俱进的Deepseek使用教学,到传统手工艺“掐丝珐琅”的登台讲解,切中市民的实际需求,让夜校与学员完成了一次“双向奔赴”。
“今年课程和去年最大的区别就是,学员们上课更积极了,缺勤不到的几乎没有。”在郑州文化馆四楼的“星光”市民艺术夜校教室,“中国舞身韵”课程授课教师郑静园说,自己作为连续两年代课的教师,最能感受到的变化来自于学员本身,她们更热爱、也更积极了。
据了解,不同于2024年第一届“星光”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的免费抢课、免费上课模式,2025年“星光”市民艺术夜校采用公益低收费的方式,240元至360元的价格会给学员提供8至12课时的授课服务,这种低收费“门槛”不仅让课程更精准地送达给有需要的学员,也为长期教学注入动力。
“一个基础的收费,也可以让大家学得更认真,避免了公共教学资源的浪费。”刚从“手机拍摄与剪映剪辑”课间中走出的学员焦玉洁说,只要是来报名上课的学生,他们都学得十分认真。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被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公众参与成了一道道崭新课题,“星光”市民艺术夜校在筛选需求,资源对接方面,给出了它的实践。
此外,除了课程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公共文化场馆进行授课,也让闲置在深夜的教学空间物尽其用。以郑州文化馆为例,作为拥有舞蹈、器乐、戏曲、音乐排练厅、多功能厅等多种艺术空间的文化场馆,市民艺术夜校的常态化举办,能让这里变成知识学习与艺术交流“全天候”平台,从而更好地为市民朋友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知识付费
打造优质课程服务“正循环”
近年来,随着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提升,一些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全国多地开始涌现。在广州,全新印发的《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收费管理办法》为公共文化设施收费服务提供依据;在上海,连续多年的夜校收费运营模式,为城市构建美育新生态贡献力量。“星光”市民艺术夜校的知识付费,在满足群众多样、个性、品质化课程需求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向优质“正循环”。
“学生们交纳的学费,绝大部分都会用来支付老师的课酬,只有小部分会补贴给公共文化场馆因授课而产生的额外支出。”作为“星光”市民艺术夜校的运营方,郑州文旅云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低收费的模式不仅降低了财政支出的负担,也能够很好地激励授课老师,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课程服务。
面对“知识付费”,受访的学员也都表示了赞成与理解。对于热爱手工艺品的学员王雨菲而言,郑州文化馆开设的“掐丝珐琅”课程以300多元的价格,提供了12节内容多样的手工教学,还有知名非遗传承人授课,这样的学习体验很难得。“我们更关注的地方在于,只要价格相对合理,在能够接受的区间,就愿意继续报名。”王雨菲说。
记者也从夜校运营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未来“星光”市民艺术夜校将持续坚持“公益低收费”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课程,拓展教学点,聘请更多业界“大咖”为学员授课,用服务收获口碑,进而吸引更多学员在艺术课堂上放松身心、传承文化、收获快乐,让艺术普及到群众身边。
品牌塑造
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当视角离开课程与教学本身,由市文广旅局和各级文化馆主导的“星光”市民艺术夜校,也在整合社会资源、规范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着意想不到的“辐射作用”。据了解,不同于上个世纪为“扫盲”和提升学历而设置的夜校,作为市民群众“兴趣班”,现在的夜校算得上是一种因知识文化需求兴起的“新风尚”。
郑州文旅云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面上从前没有如此大规模、政府参与、师资优质、课程丰富的夜校模式,许多夜校并不能提供学员所需的教学服务,甚至还会打着招生的幌子,将夜校变成商业化平台,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然而,随着“星光”市民艺术夜校一年多以来的开课招生,它也逐渐成了“夜校”市场里的一股清流和主流,为全市夜间艺术教育培训树起榜样。现在,除了有关单位对夜校的培训资源、师资力量进行协调以外,许多社会主体也纷纷加入到了“开课教学”的队伍之中。
在天下收藏文化街,主讲插花课程的老师本身就经营着一家“鲜花小店”;带着“大学生”助教授课的瓷器店铺,也通过一件件泥塑让每个学员都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前,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正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星光”市民艺术夜校之中,并为接下来的夏季班、秋季班课程安排做着“冲刺准备”。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升级,离不开激活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文化消费习惯等多方因素,而对于郑州四季“星光”市民艺术夜校而言,它正在尽其所能探索向前,并通过优质课程与贴心服务,助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