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中杰
墨白的《澜沧江畔》在《作品》发表后被收入《2022年河南文学作品选·短篇小说卷》,小说以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为脉络,缓缓铺陈开来。“他”和“她”在旺久的引领下,向着雨崩神瀑进发,这一旅程既是身体在山水间的跋涉,更是灵魂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艰辛探寻。从对梅里雪山满怀敬畏与期待的遥望,到沿着214国道在悬崖峭壁间小心翼翼地下行,步步艰辛,一波三折。在到达尼宗村后,情节迎来了更为丰富的转折。村长的热情好客、村民们对朝觐者无私的帮助,展现出与世俗世界截然不同的淳朴善良。“他”在村长家阁楼目睹村长打坐时的震撼,成为“他”内心转变的关键节点,直到最终在抵达神瀑后的沐浴与呼喊,整部小说的情节架构仿佛一条蜿蜒心灵的朝圣之路,也标志着主人公开始逐步放下内心的负担,走向自我救赎。
而故事的结尾,在西当村看到挂着豫P牌照的越野车,这一情节设置犹如一记意味深长的休止符,戛然而止却又余韵无穷,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让人不禁对“他”和“她”的未来充满遐想与猜测。这种情节的设置并非简单的线性叙事,而是在旅程的推进中巧妙地穿插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情感变化,使整个故事充满了动态的张力,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紧紧揪住读者的心。
小说中,澜沧江流域独特的自然风光与藏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筑起小说独特而迷人的文化背景。澜沧江,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雪山、奔腾流经横断山区的大河,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重要坐标,更是地域文化的核心象征。它那汹涌澎湃的水流、神秘莫测的气质,为整个故事营造出一种雄浑而深邃的氛围,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宏大乐章。
藏族文化元素在小说中俯拾皆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故事的每一个角落。从旺久嘴里不时哼唱的六字真言,到村民们对朝觐者发自内心的敬重与无私帮助,再到神瀑沐浴这一藏传佛教信徒朝拜后净化心灵的重要仪式,每一个细节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藏族文化中对信仰的虔诚和对生命的敬畏。“村长来到煨桑台前开始煨桑,当桑烟升起时,村长嘴里一边默诵着祭文,一边绕着插着风马旗的玛尼堆转圈。三匝过后,村长脱下一层上衣,顺着石阶,来到瀑布下开始沐浴。”这段对村长在神瀑下沐浴时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而真切地呈现了藏族文化中独特的宗教仪式与深沉的精神追求。同时,小说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堪称一绝,峡谷对面的明永冰川宛如一条银色巨龙横卧山间,高大神奇的柏树直插云霄,这些自然元素与藏族文化相互交织、相得益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外桃源,深刻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澜沧江畔》中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构成了小说情感主题的微妙注脚:“从山谷里吹过来的风有些凉,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通过对风的感知和人物的细微反应,营造出一种寒冷、孤寂的氛围,恰到好处地暗示了人物内心的不安与迷茫,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绪波动。在刻画人物的情感上,作者同样独具匠心:“她感到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就紧紧地握住。他没有说话,也没看她,目光最后移向从远处汹涌而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澜沧江。”通过手部动作和眼神描写,将两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手颤抖,暗示着内心的挣扎与不安;而她紧紧握住他的手,则传递出温暖与支持。他望向澜沧江的目光,又将人物内心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与澜沧江的汹涌澎湃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化了主题,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人物情感的细腻变化。
《澜沧江畔》是一部用意识流手法来呈现内心世界的小说,同时运用了象征、对比等叙事手法。小说中,澜沧江的奔腾不息象征着生命的洪流与命运的无常;梅里雪山的巍峨圣洁象征着信仰的崇高与不可侵犯;雨崩神瀑则象征着心灵的洗礼与救赎的力量。这些象征元素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主题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小说通过将“他”和“她”所处的世俗世界与藏族人民的信仰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人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与冲突。世俗世界中的功利、迷茫与信仰世界中的虔诚、纯粹形成鲜明对照,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信仰对人性的净化与升华作用。同时,自然环境的艰险与人物内心的脆弱、村民的善良淳朴与“他”和“她”的内心挣扎等对比,也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澜沧江畔》以人性为核心,围绕信仰与生命的意义展开了探讨,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和“她”来自河南,背负着内心的罪孽与烦恼,来到这片神秘的土地,试图在自然与信仰中寻求解脱。在旅程中,他们遇到了旺久、村长以及众多朝觐者,人物所展现出的善良、虔诚与淳朴,与“他”和“她”内心的迷茫、挣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旺久对朝觐者的热心帮助、村长对修行者的慷慨供养,都体现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而“他”对村长行为的质疑,“那他图什么?”则反映出世俗世界中功利思维对人性的侵蚀。在神瀑下的沐浴成为“他”心灵转变的重要时刻,象征着他在自然与信仰的感召下,开始放下内心的负担,勇敢地面对自我,寻求救赎。小说通过与地域文化的深度碰撞与交融,使“他”和“她”逐渐认识到人性中更深层次的需求,完成了对信仰与生命的深掘叩问。
基于对人性的探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地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藏族文化中对信仰的虔诚和对生命的敬畏,为“他”和“她”的心灵救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他们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同时,小说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坚守内心的信仰,寻找真正的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一思考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升华。
《澜沧江畔》是一部将情节、地域文化、细节描写、艺术手法与深刻思想性完美融合的短篇小说佳作。墨白以其卓越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读者走进澜沧江畔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感受自然与人文的独特魅力,无疑也引导我们对人性、信仰和生命进行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