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创新治理模式

提升群众幸福感

强网格,建平台,抓共治。新密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的“高效能”,切实增强了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强网格化管理。通过这一方式不断拓展覆盖面,激活治理“神经末梢”。新密市新华路办事处从组织、队伍、阵地、工作、服务等全方面入手,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原则,打造以村民小组和社区楼院为单元的网格体系,这样的网格有108个,并不断扩大范围,逐渐延伸管理,组建了以居民楼门栋为主体的微网格211个。为提升网格运行质量,吸纳13个“双报到”单位、144个社区自组织、27名社区工作者、37名下沉年轻干部、55名“双报到”党员和1069名基层党员参与网格治理,不断强化“红色网格体系”建设,推动党的建设进网格、治理力量到网格、服务管理在网格,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灵性,实现了“小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不出街道办”。

打造新服务平台。解决新问题需要新办法,打通便民“最后1米”要有好平台。该办事处不断完善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网格积极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满足群众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志愿服务等多元化需求;通过网格化治理平台、12345热线、智慧矛调等渠道解决急难愁盼;同时,积极搭建“键面”结合网格治理路径,推动网格长(员)成为群众的“服务员”、企业的“安全员”、邻里的“调解员”、信息的“收集员”、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查员”,通过前置防线、前端控制、前期处置,将问题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抓好区域化共治。在居民自扫门前雪的基础上,化解分歧,凝聚共识,实现组或居委会层面的区域化共治共享。该办事处积极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依托社区代表大会、楼院座谈会等制度,签订驻区单位共建协议14个,联动解决背街小巷整修、小区充电桩增设等急难愁盼问题356件,实现党群服务与居民需求同频共振。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44个,涵盖文化体育、志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助残等多个领域,以“微服务”满足群众“微需求”。

扎扎实实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了基层治理模式,构建“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服务体系,推动了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双提升。高效治理在落实一张张“民生清单”、兑现一条条“幸福诺言”中开花结果。去年以来,累计解决居民各类诉求7336条,办结率99.7%,开展背街小巷整修、旧房屋改造和文化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60多个,回应了群众关切,解决了群众难题,赢得了群众好评。

本报记者 郭涛 通讯员 李绍光 程艺涵

2025-04-26,10888| 2025-04-25,10880| 2025-04-24,10868| 2025-04-23,10860| 2025-04-22,10852| 2025-04-21,10844| 2025-04-20,10840| 2025-04-19,10836| 2025-04-18,10828| 2025-04-17,10816| 2025-04-16,10808| 2025-04-15,10800|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