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动起来”

“同学们,体育锻炼时间到了!”从4月7日起,清华大学校园里每日下午5点,准时响起催人锻炼的广播。自本学期起,该校在第五大节(17:05-18:40)原则上不排课,以最大限度鼓励学生开展体育锻炼。

时间留出来了,如果不会练怎么办?清华大学还专门从热爱并擅长体育运动的学生中选拔出100多位“体育助教”,向低年级同学提供锻炼辅导,篮球、飞盘、爬山等丰富项目可供选择。作为一所本就拥有悠久体育传统的知名高校,清华大学为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可谓煞费苦心,也做出了示范。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学识积累、精神成长同等重要。如今,学生们课业、实习等任务多、压力大,日常生活又可能“放飞自我”,容易产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问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而体育锻炼意味着出力流汗,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前,关于“取消体测中的3000米项目”引发的争议,就让大家看到,让青春群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需要以更多创新方式破局。

“动起来”的尝试,多多益善。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以更青春、更好玩、更柔性的方式吸引大学生,让他们真正享受运动的快乐。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创新“体育超市”模式,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攀岩、飞盘、尊巴等20余种项目,用累计运动时长替代统一测试。改革推行三年后,学生主动运动率从17%跃升至63%,体测优秀率提升8个百分点。而云南全省92所高校将从今年毕业季开始推行“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制度,只要每年体质健康测试在80分以上,毕业时就能获得一本“身体倍儿棒”证书。这些小小的改变与细节里的惊喜,都有望打动更多学生,让大家“动起来”。

“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大学是走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期待更多青年学子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人生的“马拉松”蓄力。 胡宇齐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