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五岳央座

天地之中

嵩山天下奥 本报记者 李焱 摄

本报记者 李娜 李晓光

开栏的话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寄语郑州,要融合好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展现新担当、创造新辉煌,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指出,要擦亮“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加快将郑州建设成为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现代文明的创新创业创造之地。

本报联合郑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今起策划推出【风物郑州】——“见山见水见城郭”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郑州的自然风貌与人文魅力,敬请关注。

在华夏大地的中央腹地,嵩山如天工铸就的玉玺,盖印在天地相接的卷轴之上。这座被岁月包浆的圣山,以三皇五帝的呼吸为节律,以二十四史的墨痕为纹路,在晨雾中舒展青铜色的脊梁,在暮霭里吞吐星河的光华。

嵩山,雄踞中原,东接郑州,西邻洛阳,南临颍水,北依黄河。其自然景观鬼斧神工,72峰峰峰有典、峰峰有名,列者如屏、展者如旗,36景如画胜画;其人文底蕴深厚酣醇,祭祀封禅、歌咏书丹,创教传法、修庙建殿,素有“嵩山天下奥”之称。

而郑州与嵩山的渊源实在是太久,城市因山而添了伟岸身姿;山因城市而多了烟火暖意。郑州更是因嵩山的“中”文化,名副其实地将“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作为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

地质奇观:36亿年的“五世同堂”

嵩山,雄峙于郑州西部,东西绵延60公里,其主体为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山共有72峰,最高峰为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其次为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2米。

太室、少室双峰对峙,宛如上古神人挥毫泼墨时滴落的浓墨,在时光的宣纸上晕染出万千气象。

嵩山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嵩山有36亿年的历史,25亿年前,当世界上许多地方还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时,嵩山已横空出世,屹立于苍茫的地球东方。五次成海、五次成陆的沧桑巨变和数十亿年的造山运动,崛起了这座伟岳凌空、峻极于天的“万山之祖”。这里,是用36亿年时光层叠而成的天然图书馆,其地层由老到新被誉为“五世同堂”;这里,每块岩石都是凝固的史诗,每道风景都是地球的年轮。

正如对郑州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文化学者阎铁成所感慨的那样:当你行走在嵩山的山间小道,抚摸着那斑驳的岩石,仿佛能触摸到时间的脉络,感受到地球在漫长岁月里的风云变幻。那一道道褶皱、一条条断层,都是地壳运动的生动记录,它们见证了嵩山如何从一片汪洋大海中崛起,又如何在无数次的造山运动中,逐渐形成如今雄伟壮观的模样。

人文滥觞:文明晨曦的最初模样

嵩山脚下,裴李岗文化的陶纺轮仍在旋转,仰韶彩陶的鱼纹似乎在月光下游弋;观星台上的星辉依旧灿烂,温婉的月光似乎可以投射在龙山文化的黑陶杯盏之上;汉阙上的雕刻画像仍旧栩栩如生,女子蹴鞠的笑声似乎在耳边荡漾……

当我们把目光从嵩山的地质奇观转向人文历史,会发现这里同样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下转二版)

2025-04-28,10896| 2025-04-27,10892| 2025-04-26,10888| 2025-04-25,10880| 2025-04-24,10868| 2025-04-23,10860| 2025-04-22,10852| 2025-04-21,10844| 2025-04-20,10840| 2025-04-19,10836| 2025-04-18,10828| 2025-04-17,10816| 2025-04-16,10808| 2025-04-15,10800|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